美学原理课件

美学原理课件

ID:43033216

大小:179.0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5

美学原理课件_第1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2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3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4页
美学原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一、关于“美”及“审美”的漫谈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2、“美”的含义1)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许慎《说文解字》“从羊从大”)2)嗅觉、视觉、触觉等肉体的官能快乐(韩非子“香美脆味”、列子“为美厚乐”)3)儒家将“美”向“善”贴近(孔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子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孟子:“充实之谓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4)道家把“美”扩展为形而上的“真”的象征,上升到“道”的至高境界(老子:“涤除玄鉴”“心斋”“坐忘”庄子:单纯“齐物”自由“逍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3、丰富多彩的审

2、美现象:人类文化遗迹、艺术审美、自然山水、中国山水画4、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体验二、美学的人文学科定位1、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美和美的规律、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西方古典美学的“三面”)、审美关系其一,以美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美是什么”——美学的千年之问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严格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主张美学思考应当超越美的具体事物去寻求美本身(“理念”);开启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和对“美”的本体论研究;在二十世纪被维特根斯坦等的分析美学所证伪。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数之“比例与和谐”,提出黄金分

3、割理论;柏拉图认为美是一切具体事物背后的原型;美的东西之上有一种“奇妙无比的美”,即“美本身”(“理念”);普洛丁进一步把“理念”神秘化,称之为神明理性(理式),这种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质;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等认为,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质,“美即以上帝为原型的完善、和谐的纯形式”;黑格尔以他的“绝对精神”代替了理念和上帝,把美的理念视为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对象(指表象,现象)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二,以艺术为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艺术是对“应当

4、有的事”的再现和模仿,艺术高于自然;黑格尔虽然也研究美的本质,但只是指艺术美,其《美学》在英文版里译“美的艺术哲学”;王朝闻等认为美学就等同于艺术哲学。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第四,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以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英国经验主义培根认为,“感性灵魂”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想象则是理性与意志的中介,体现着审美能力的本质;夏夫兹博里认为心灵是美的根源,人的审美能力是天生的“内感觉”,审美起自于“内在感官”;休

5、谟则认为美并不是事物自身的一种性质,而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不同人的心灵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博克把审美的感性根据建立在人类的基本情欲上,认为审美是一种感性活动。心理学美学克罗齐提出,美是一种“直觉”。闵斯特堡提出,“孤立”产生美。谷鲁斯和浮龙·李提出,“内摹仿”产生美。立普斯提出,“移情”产生美。布洛提出,“距离”产生美。费希纳的实验心理学美学(快感心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无意识“利比多”)。荣格的精神分析美学(集体无意识)。阿恩海姆的完形心理学美学(“格式塔”)。拉康的精神分析美学(“镜像阶段”)。其四,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狄德罗提出“美在关系”,

6、具体分为三种关系,相应的有三种美。第一种是实在关系和实在美。第二种是察知关系和相对美。第三种是想象关系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著名的“美是生活”的观点,强调了美与现实的关系。蒋孔阳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含义: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特点:感性,主体凭感性直观把握客体感性形式。自由性,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情感性,情感体验与形上领悟。“关系在先”原则对象世界只有进入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主体也只有以“

7、审美”的方式审视对象,即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才成为现实的审美主体。在时间上,审美关系的建构与审美主客体的生成是同时的,同步的,没有先后之分;在逻辑上,则审美关系在先,审美主客体在后,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确定者。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现象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即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形态,即人对不同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人类对审美现象进行反思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与美学思

8、想的区别: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