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指归-贾题韬

象棋指归-贾题韬

ID:43036482

大小:50.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5

象棋指归-贾题韬_第1页
象棋指归-贾题韬_第2页
象棋指归-贾题韬_第3页
象棋指归-贾题韬_第4页
象棋指归-贾题韬_第5页
资源描述:

《象棋指归-贾题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披读现代象棋史的件件资料时,一个响亮而光彩的名字——贾题韬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他以棋风正、棋品好、棋艺高、棋事光彩而赢得了棋界的崇敬。是的,如果象棋界多一些像贾题韬那样的人,历史上象棋或许不会被某些人称为“下九流”;如果像贾题韬这样的前辈各省市都多几个,流风所及,象棋界的风气和品位都可能再好一些。(一)好棋品人人称赞  贾题韬,字玄非,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赵城县的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强。贾从小受的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论是家庭或是他个人,总希望将来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为此,童年时,他虽已学会了弈象棋,不过是课余玩玩,似乎没有想

2、到今后会成为象棋国手和棋艺理论家。  贾的职业是教师,有大学教授的底蕴和经历,也曾屈尊在中学任过教。为人师表嘛,人品当然要好,而贾的人品和棋品却好得足可楷模,令人尊敬。据《贾题韬与竹园棋社》等文载:贾弈棋时总是戴一副眼镜,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他从不敲子以免影响对方的思绪,更不在弈棋时谈话。至于弈完后,除了对方有意请他分析指教外,从不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如果在弈棋的中途,需小解之类的,必和对方招呼后才离开;弈棋中偶尔说一两句话也很谦逊,绝没有自我吹嘘的成分。  在弈棋的内在品质方面,贾更是顶刮刮的。既讲求实事求是,又以棋艺和事业为重;既诲人不倦,又严于律己。1940

3、年时,谢侠逊从南洋回国,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后又来到成都,经李铁樵先生介绍,贾和谢约定,为成都蜀华中学对弈20局,以交流棋艺,由崔复作棋证。当弈完17局后,谢曾提议改为共弈30局,以利于今后单独印一本专集,贾亦表示同意,但后来谢因事离开成都,弈赛之事无形告一段落。于是棋人们就关心起已弈的17局情况来。一段时间来,谢侠逊未提及谁胜谁负;贾题韬也未公开向外界披露过胜负之数,只是到逼迫不过的情况下,透露“小胜”两字。更为使人钦佩的是,这17局,贾是有记录的,但被谢索去,后来未见在《象棋谱大全》之类的棋书中刊出。贾氏就向谢索回,但没有得到,就这样,这17局宝贵的棋艺珍品竟

4、于世间消失。不过,我们从中可看出贾题韬的高洁棋品来。  贾的高尚棋品,还反映在他撰写棋书时,基本上未举自己的对子棋作例局。我们从《象棋指归》、《象棋论坛》等书所举例局来看,凡对子棋的例局,贾全部用其他名手的棋局,这一方面可以宣传别人,保留他们的作品,另方面是对自己的苛严要求,因为若举了自己的胜局,难免有扼人的“嫌疑”。  贾题韬的好棋品,还表现在弈棋之外的人品上。据《刘剑青师徒弈海情深》载:贾当时在成都的竹园弈棋,有个名刘剑青的小孩常站在棋旁观看,贾觉得此子可教,遂主动邀刘到自己家里去教棋。刘起初不愿去,什么原因似不消说。为了打消刘的顾虑,贾说:我不收学费的。更为

5、奇特的是,贾不仅教刘下棋,还教刘读《孟子》。有一次贾氏需暂离成都,在一本《孟子》上题了这样几句话:“人当立志,无志则不成其为人矣!然志者,非志于名,志于利,乃志于为人,无亏于父母。家国、社会也。汝年少,尚不知事,特示此,期事事着力。所讲《孟子》,务熟读深思,写字读书,日有定课,以其余力志于象棋,暇则闭目存养,令精神勿外驰。其余大端,他日再及,此留剑青念之。”从这段话,我们可看出贾题韬课徒既重棋艺更重于人品。(二)好战绩隐约可感  贾题韬把弈棋作为一种艺术境界,而不是把比赛的胜负作为主要目标。尽管贾氏大部分弈棋经历在成都,很少见到他弈棋业迹的介绍,但我们还是隐约可感

6、贾先生的高超棋艺。主要有下述方面:  一、从一些名手对局中感知。由于贾题韬有不愿宣扬自己的内在品质,因此,其棋艺作品公开流传的甚少,特别是他在棋艺高峰时期的棋艺作品更少见。这当然和旧中国时很少举行棋赛及贾不大愿意在比赛中争胜有关。除了在四川的一些对局及胜负外,1956年全国赛前夕,贾因公出差,恰在北京,留有一些胜负数字:在天然轩,他胜过宋景岱、孙登魁、曹德纯等名手,惊动了全国象棋锦标赛裁判组。从棋艺水平来说,许多人认为胜者可能是贾题韬,但名字——贾自报贾玄非及工作地点——西藏,又对不上号,为了试探贾玄非是否贾题韬,张雄飞想出了一个办法。据《先农坛巧会佳宾》载:次日

7、在天然轩茶社前贴出“贾题韬速来赛场一谈”的字条以试探怪客,贾看到字条后即去了赛场。原来贾其时已调西藏宗教界工作,此次来北京开会。贾还被临时邀请担任裁判工作。  二、从贾对四川名手对局得知。四川是个大省,亦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弈棋人口相应也多些,只因限于地理条件,和外界的交流相对少些。但整个棋艺水平仍足可和江、浙、粤、冀、黑、沪、京、津等省市媲美。当时四川棋坛有“五虎”之说,贾题韬迁川后,和“第一虎”高佛泉对局可让二先,和另外的“虎将”唐晋尧、陈德元等也让二先才互有胜负。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棋手为了抬高自己(怕输掉不光彩),硬要让人家长先或二先;又有些棋手为了赢得彩金,

8、偏要人家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