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ID:43044659

大小:526.2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5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1页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2页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3页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4页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领航】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止确的是A.甲是化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牛: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D。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A项,牛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C项,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项,牛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

2、牛物与牛物之间、牛.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2.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人后的小蜂钻出卵売,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傲述不正确的是()A.平腹小蜂可从椿彖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解析:选B。平腹小蜂町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町见,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故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食的牛物属于

3、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荔枝、龙眼等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杲树的嫩芽,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故B错误;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Z间是寄生关系,当荔枝椿象数量增多时,平腹小蜂数量也会增多,而平腹小蜂数量的增多乂会导致荔枝椿象数量减少,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故C正确;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呆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而平腹小蜂町以导致荔枝椿象数量减少,从而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故D正确。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止确的是()A・图中A所I古I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

4、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选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若C增加1kg,根据它们Z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25、3/20,则需要消耗A约42kg;B营养级的个体数虽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冇倒置现象;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虽越多。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害虫的犬敌是拟水狼蛛,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牛态系统的稳定B.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

5、适应环境能力强C.肓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最D.假设将水稻III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III生态系统小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解析:选A。种样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牛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基因库越丰富,物种越不易被淘汰,适应坏境的能力越强,B错误;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食物链缩短,消耗的能量就少,C错误;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不变,D错i吴。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f<>bA.f表示人气屮的二氧化碳库B.c、d、e共同纽成牛物群

6、落C.碳以冇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D.图中a—定是自养生物解析:选B。碳循环过程屮仅在生产者和人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根据图小箭头方向可以判断,f表示大气小的二氧化碳库,a表示牛产者,a、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6.某相对封闭的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种群屮乙内J戊能W:(X102kj/m2)750200.98500卜•列对表中数据做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相

7、邻两营养级Z间的能量传递率为14%C.甲的数屋增加以后,会导致内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碳元索在该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冇机物的形式循环解析:选B。该生态系统屮戊为生产者,调杳戊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目测估计法是统计物种丰富度的方法之一;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食物链有两条,一条为戊一乙一甲一丁,一条为戊一丙,因此由戊到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0/500)XI00%=14%,由乙到甲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50)X100%=14%,由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8/7)X100%=14%;由表格可知,甲与丙之间不构

8、成捕食关系,当甲的数最增加时,会导致乙的数最减少,而丙的数量可能因能获得更多的食物戊而增加;群落内部碳元索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7•下图曲线I、II、III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最不能呈“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