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创新实验室

电子创新实验室

ID:43054952

大小:90.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4

电子创新实验室_第1页
电子创新实验室_第2页
电子创新实验室_第3页
电子创新实验室_第4页
电子创新实验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创新实验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序号设备名称详细技术指标简介1SICElab-G2200开放式综合实验室1、支持CPU:MCS51系列。使用电源:AC220V/50Hz,DC+5V/3A、+12V/1A、-12V/0.5A(开关电源,已内置)。环境温度:-10℃∽46℃。2、具有仿真、编程、实验、脱机运行功能于一体,既可彼此间组合使用,也可独立使用,以满足学校既能开出验证性实验又能开出设计性实验,还应满足毕业设计、电子竞赛、教师科研、创新实验室所需,做到一机多用。3、所有模块均需具有自检测功能,所有的总线/IO/电源均需具有过流、反

2、压保护措施。4、具有可靠的ISP下载接口及下载工具,至少应能对AT89S51/52/53、AT89S8252、AT90S8515、ATmega8/16/162,ALTERA的CPLD/FPGA如:7128、1K30、1K100等进行编程。5、双电路控制的可完全开放的键盘、显示电路,既可满足实验过程中的输入数据、输出显示需要,又可满足由8155、8255、8279、ZLG7290等芯片控制键盘显示实验所需;6、CPU所有管脚以自锁进插孔引出,设计有“自由实验”模块组,可进行芯片级的完全接线式实验,板上模

3、块、扩展模块、“自由实验”模块之间可进行灵活的组合同时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7、集成以下新型实用模块:1路USB1.0驱动电路和接口,16×16点阵LED广告屏,128×64点阵LCD模块,16X2字符式液晶模块,串行E2PROM24C02,串行时钟DS1302,串行模数转换TLC549,串行数模转换TLC5615,电机闭环控制电路,RS485通讯模块,接触式IC卡模块,8、集成以下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红外线发射接收9、集成以下传统实验模块:AD0809并行AD;

4、DAC0832并行DA;步进电机;直流电机;8255扩展;音频驱动电路;74LS138译码器;74LS373锁存电路;8个拔动开关;8个LED发光二极管;4×6键盘,矩阵方式也可接成直读方式,行扫描、列扫描开放;6个8段数码管,段码口、位码口开放;可2路电位器电压调节电路;信号发生器、信号分频器、逻辑笔。10、集成以下接口电路:RS232/RS485接口、通用打印机接口、128×64点阵LCD接口、16×2字符LCD接口、USB接口、2组供自检测使用的接口11、提供详尽的使用手册、实验手册;提供配套的

5、实验例程源程序(ASM51、C51);提供波特率计算软件、汉字取模软件、串口监听软件、USB监听软件等各种工具软件;提供产品维护手册;提供产品各模块的原理图;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仿真器:1、具有完全自主版权的硬件和软件。USB通信接口。支持至少40个厂家的MCS51核单片机的仿真开发,包括增强的A/D、D/A、EXTRAM、EEPROM、I2C、SPI、PCA、ISP、PWM、双UART、双DPTR看门狗、CAN、USB、Lin和P4、P5、…、Pn功能。2、保护措施完善,设计技术成熟,能保证仿真器长时

6、间运行稳定可靠。3、自动识别用户CPU,自动检测用户板工作电压。4、可程控时钟,频率范围2K-100MHZ。5、内置仿真头,仿真接口与真实芯片大小相等。仿真频率50MHZ。6、“双CPU”架构方式设计,无条件任意硬件断点,无限止夭折处理功能,完全不占用户资源。支持P0,P2口的IO口方式和总线方式且可时分复用。7、提供基于WINDOWS95/98/2000/XP/ME系统下的具有自主版权的一体化集成环境,同时可无缝支持KeilUv2/Uv3C51的仿真调试。支持ASM、C语言及多模块混合源程序调试。8

7、、具有对包括T0、T1、INT0、INT1、TXD/RXD、P0-P3在内CPU级的模拟调试能力。扩展模板:1、常用电路模板:可进行555实验、PWM实验;提供2组与门、非门、或门电路;提供LM324四运放,可搭建各种运放电路。2、CAN总线与以太网模板:CAN总线采用PHLIPSSJA1000,提供独立接口;以太网采用RTL8019AS,提供带变压器的接口。3、语音录放/VF/FV转换模板:语音录放采用ISD1420,带麦克风和喇叭;VF/FV采用LM331。4、12位模数转换模板:转换芯片采用AD

8、574,提供8路通道。2KX-DN8电子创新实验系统平台自从1994年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参赛的学校的数量、竞赛的规模、竞赛形式类型以及受重视的程度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这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就业形势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显然,电子系统设计技能的提高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培养卓越工程师也不是一句空话,它必须与当前电子产品市场需求和人才市场需求这两个因素紧密相连。这就是说,电子设计技能培训的内容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挂钩,而不是仅仅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