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下森林断想》

11、《地下森林断想》

ID:43057388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11、《地下森林断想》_第1页
11、《地下森林断想》_第2页
11、《地下森林断想》_第3页
11、《地下森林断想》_第4页
11、《地下森林断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11、《地下森林断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二、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三、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四、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五、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六、教学方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八、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5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

3、,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二)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业作家。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

4、“世界名人录”。(三)字词学习瘠薄(jí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弱(chán)软弱无能。浩瀚无垠(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万籁俱寂(lài):形容非常寂静。(四)整体感知: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l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1~2)l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3~20l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21~27(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l(不,是写一般的森林。由一般森林到地下森林。)52、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如下问

5、题: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是:l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l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l……3、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惊讶与感叹。她感叹什么?感叹“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感叹大自然“多么不公平啊”;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感叹它遭受了“不幸”,“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4、这一段中哪几句是问句?(1)、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2)、你从哪里飞来?(3)、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5、它们与下文是

6、什么关系?引出下文,领起下文。6、作者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感情)7、地下森林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由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8、本文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根据这一大段的内容猜测探究:什么叫“断想”?l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l根据这一段内容考虑,“断想”似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像。(六)精读欣赏第二部分思考:(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5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

7、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1)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3)文中真正描写幽谷里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的,仅是19至20两段,是不是写得过于简略呢?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着意于极写环境的险恶和生命的艰辛,以此映衬地下森林的生命力的神奇伟大。(4)根据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8、。l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