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

ID:43057896

大小:22.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_第1页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_第2页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_第3页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_第4页
资源描述:

《24、《诗经》两首 关雎 古中 范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雎》教学设计执教:古溪初级中学范磊析教材说学情教什么确定的原则:多位名师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江苏特级教师黄厚江和北京特级教师王君)认为应该是:课程目标、教材特征、学生需要1、课程——助读系统决定必须教什么(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P16》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材编者以这两点为准绳来进行教材编写,于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可从中找到路径:诵读、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大纲和课标是助读系统的一个方面。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助

2、读系统的另一个方面。落实到教材而言,就是指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备课时不能孤立地看某一篇文章,必须结合整个单元的主题,认真分析每篇课文,看彼此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就是单元教学重难点;不同的就是各篇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余映潮老师说:“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对课文有独到的或者深透的感受,又关注到课文单元教学的要求,就能上出自己心中比较满意的课。”除此之外就是要关注课后练习,编者设计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理解、训练思维、形成能力、提高学养。故而课后练习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诗经》两首是初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诗文是先秦时期具

3、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要求在学习时,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和归纳。《诗经》两首从内容上看都是爱情诗,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关雎》又是《诗经》的第一首,故一定要引导学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教材——文本内容决定能够教什么一是文本。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同一篇文本不同的人教学,内容会有很大不同,当然选择内容时,执教者都会首先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加工——这种加工必须处理好“内

4、”(教材)和“外”(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关系。二是知识呈现的方式,以及在呈现过程中知识与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体验、共享和构建。阅读教学教什么?就是以语言活动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按照这个总体定位,古诗文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古诗文的阅读。王荣生教授认为: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那么,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就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通找到“章法考究处”“炼字炼词处”这样的关

5、键点,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那么在选择时,就应该突出学生学习发展必须的并且是可学的,还要突出教师自己在现有水平下能够把握和挥洒的内容。所以《关雎》教学中,章法考究、炼字炼句,我抓住“君子、淑女、雎鸠、流、采、芼、寤寐、辗转反侧”来读透文本,具体把握作品所言志所载道。3、学情——学生现状决定应该教什么“他(指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学,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而是关注他们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多想想他们需要老师提高什么帮助。故,教学内容的确定,从学生来说

6、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让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也就是,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黄厚江《语文课堂的教学诊断》P191)这个说法也有偏颇,我们一直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关键是学生的需要本身就是参差不齐的,教师除了教不喜欢的、不懂的、读不好的,还要注意自己的引领。这首诗学生很喜欢读,特别是男生,连那些平时最不爱读书的张嘴就能喊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声音特别响亮,还怪怪的,一听就知道他们想什么。这个年龄,正是青春萌动期,

7、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老师就更要注意引领他们读懂这首诗。哪怕能给他们一点点教化也是成功。朱自清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所以,学习古诗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因此学习古诗文,首先体现在“语言”上;然后是体认它们所言志,所载道,主要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和炼字炼句的艺术;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和反思。于是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明确《关雎》地位。2、通过朗读和文本解读,深入理解“君子”和“淑女”的内涵,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

8、求,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学习探究《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韵的章法特点,并体会其对抒情言志的作用。二、教学重点:理解“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