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鲁迅教学设计

《雪》鲁迅教学设计

ID:4307892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雪》鲁迅教学设计_第1页
《雪》鲁迅教学设计_第2页
《雪》鲁迅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雪》鲁迅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雪》(鲁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 2.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中精炼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句,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生命的赞颂,以及其直面惨淡人生的顽强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江南雪对朔方雪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不屈的战斗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和品读讨论与点拨 课前放《鲁迅先生》MTV,渲染氛围。 一、读不读鲁迅? 【过渡指导】对优秀的作家来说,

2、阅读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反而使鲁迅先生的文字“尴尬”了起来,我们还读不读鲁迅? 【学生活动】组织交流。 归纳小结:《野草》是鲁迅作品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部作品,而《雪》是《野草》中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雪》--(课件:课文标题、作者。) 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多样化品读)二、与文本对话,感知景物美。 1.【过渡指导】《雪》,到底美在哪里,为什么这么美?课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女同学读1—3段江南的雪,男同学读4—6段朔

3、方的雪。结合所读内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来分角色呢?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等 【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 教师板书:滋润美艳(美)——(江南的雪)升腾旋转(力)——(朔方的雪) 2.【过渡指导】作者妙笔生画,一幅幅画卷俨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第1段已描写了江南雪的柔美,第2、3段去掉行不行?【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语段,独立思考。 【评价小结】组织交流,评价。析感受到了朔方雪和江南雪的不同,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朔方雪的壮美和恒久。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诵读屏显内容。 女: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旋风忽来

4、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合:旋转、升腾。 男: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在凛冽的天宇下。合: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 男:是死掉的雨, 合:是雨的精魂! 三、与作者对话,感受情感美。 【过渡指导】美文不仅需要我们动情朗读,还需要我们用心感受,静心研读。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对前三段和后三段反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提示:我们可以从课文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作者的情感等角度来思考。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语段,圈点勾画,批注赏析。 【评价小结】组织朗读

5、、交流、评价。 请看概括:内容: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 写景: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描写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情态,突出朔方雪的气势。 句式: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是赞颂中含敬仰。归纳小结:喜爱、惋惜和留恋,是因为江南雪的柔美却短暂,朔方雪壮美和恒久,让鲁迅充满敬仰和赞颂。(教师板书:喜爱、惋惜和留恋敬仰和赞颂) 四、与人生对话,感悟精神美。 1.【过渡指导】前三段的文字细腻、绵长,看起来仿佛较重,其实很轻;而后三段粗犷、简约,看起来仿佛较轻,其实很重。请细细品味后三

6、段,抓住其中一个词,或一句话,分析这个词语或中一个词,或一句话,分析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内涵。 示例——“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这个句子中,“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写出了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 【学生活动】细读相关语段,文中批注,同桌交流。 【评价小结】组织朗读、交流、评价。 请看概括: 对于雪来说,太阳光应该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朔方的雪遇见太阳光的时候,他没有像南方的雪那样毫无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坚强地奋飞和抗争。 “无边的旷野”,体现出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包藏火

7、焰”,在这样冷酷的环境里,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拥有战斗的热情。用一个“撒”字让人感到这个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飘”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环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还呼应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见朔方雪具有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死掉的雨”,从中可以看出朔方雪的一种生命力,他起先是雨,但是不管环境怎样恶劣,他又会变成雪,他永远都留在北方,永远是在和恶劣环境做斗争。他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他是永恒的,是不死的。 „„ 2.【过渡指导】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一切“情语”皆“人语”。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五

8、四运动进入低潮,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鲁迅本人也因为支持北师大学生运动而被教育部开除公职,但是他没有丝毫的退缩,继续坚持斗争,将教育部长告上法庭,并且胜诉。在文中鲁迅用隐喻手法诗意地表达了自我。如果说文章赋予雪以人格化,那么你透过朔方飞雪,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