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

ID:43087097

大小:4.5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9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1页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2页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3页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4页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1.3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认为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显著的影响?导入生产力提高整体世界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文明生活马克思主义诞生……议一议生活中变化知识梳理①使人们出行速度大大提高,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②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1.交通工具的变化(1)概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许多新型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2)表现:①轮船是最先传人中国的,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②19世纪末,清政府大力修建铁路,火车随之传人中国。③在传人中国的交

2、通工具中,最受青少年青睐的是自行车。(3)影响:1876年,沪淞铁路通车,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当火车驶过农田时,乡民“面对铁路,停工而呆视也”,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倚坐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嘻笑者;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火车在中国1908年,上海第一辆带

3、小辫子的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出发,向东行驶到了外滩上海总会,全程6040米。有轨电车在上海通车引起了意大利摄影师阿·劳罗的注意,他特意赶到现场拍了十多分钟的纪录片,在电影院连续放映了好几个月,仍深受欢迎。1914年上海又出现了无轨电车。国人最初见到电车出现时的情形是:“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而普通民众的说法是,“电车有电,乘电车时,身边不可携带铜钿用品,以防触电危险。”电车在中国1924年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北京蒸汽轮车中国第一台汽车电车火车黄包车、摩托车、电车。仔细

4、观察这张拍摄于20世纪初上海外滩的老照片,找一找上面有哪几种交通工具?思考一下,新型交通工具传人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交往范围;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查找上述作品,结合其中内容,说一说新型交通工具给以人力车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哪些冲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冲击的?冲击: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从事传统行业的人们生活更加艰辛,传统行业开始衰落。看法:这种冲击一方面使得传统行业开始衰落,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

5、新,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新式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2.通信情况的变化(1)表现:②电信方面: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电话、电报等普及率逐渐提高。(2)影响:①邮政方面:清末,台湾省率先创办了近代邮政。民国时期,“中华邮政”接管了“大清邮政”,国家邮政的专营权得到强化。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约40英里的军用电线。此后,李鸿章又以从俄国发电报到上海,数万里之遥只需用1天时间,但电报从上海转送到北京,相距不

6、过2000里,路上却花了10天的时间。以此为例子,清政府批准修建电报线,1880年,全长3000里的津沪电线开始筹建,并在次年投入使用。1884年,贯穿苏、浙、闽、粤四省的第二条电报干线也已竣工,不久清朝的电报总局从天津迁到上海。进入19世纪90年代,电报线路不仅遍及内地,而且架设到了新疆伊犁,中俄边境的塔城及西南的昆明等边远地区。电报在中国查一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可口可乐、巧克力、汉堡包、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联系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为什么

7、近代以来的许多科技发明都是从西方传人中国的。社会制度的压抑、教育模式的禁锢、经济发展的束缚、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等不能给以科技为基础的发明创造良好的环境,致使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头脑中的变化知识梳理②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1.背景:在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2.表现:(1)文化生活的变化:①鸦片战争以后,现代意义的报纸传人中国。后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大量出现,喜爱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多。清末报纸民国报纸电影和电影院我国古代有灯影戏,现代的电影

8、是19世纪最末的几年从国外引进的。1896年,上海的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电影在我国的首次放映。国人尝试自已摄影片始于1905年,北京丰录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戏剧短片。由于电影有戏剧无法相比的通俗性、娱乐性、普及性、竞争性,常常挟一片而利润丰厚,因而发展十分迅猛,影院争相兴建,数目益增,规格益高。以30年代上海一地的统计,即有电影院33~36所之多。而30年代花费百万金重建的“大光明”和80万金建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