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

ID:43087310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_第1页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_第2页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_第3页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_第4页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05煤柱回收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荔波县巴合煤矿(南块段)北翼煤柱开采方案矿长:李思明总工:韦星光编制:韦星光二0—四年四月十日荔波县巴合煤矿(南块段)北翼煤柱开采方案一、概况荔波县巴合煤矿(南块段)根据《黔南州煤炭管理局关于荔波县巴合煤矿技改方案设计的核准意见》(黔南煤炭[2005]109号)文件,巴合煤矿由原6万吨/年技改成9万吨/年,技改的同时进行了扩界,经主管部门同意,初期阶段南部块段首釆区按9万吨/年设计及验收,后期矿区北翼块段按15万吨/年设计。同年煤矿按照批准的技改扩能设计方案进行该煤矿建设。在2009年11月由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林东分局进行了

2、安全设施竣工预验收,结合预验收山存在的问题及该煤矿的实际情况,巴合煤矿丁2007年4月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开采方案(变更)设计和2009年11月委托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安全专篇(变更)设计,并获得黔南州煤炭局文件(黔南煤复【2007】09号)及备案登记表和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林东监察分局文件(黔煤安监林字【2009】283号)的批复。目前,巴合煤矿为生产矿井,五证齐全。现阶段南部块段一采区已回采结束,已转入南块段二采区开采,目前正在布置22202采面上下顺槽。二、北翼煤柱回采方案(一)、北翼煤柱开

3、采的合法性根据《荔波县巴合煤矿(变更)开采方案设计》和《荔波县巴合煤矿(变更)安全专篇》设计,首釆区设计双翼开采,在开采过程中釆区北翼探煤巷掘进了250余米,由于煤层变薄,煤层厚度为0.4〜0.8m,平均厚度为0.5m,且地质构造较多(小断层较多、断距:2m左右),开采难度较大,所以未进行正规回采,由此在皮带下山北翼形成了较大煤柱,且在开采设计范围之内,属于合法开采。(二)北翼煤柱开采安全条件:(1)煤与瓦斯突出情况巴合煤矿南块段于2009年7月委托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本矿井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岀危险性鉴定,

4、巴合煤矿开采标高+485以上的K2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煤柱开采区域由于巷道揭露煤层时间较长,瓦斯已经泄压和释放,不存在突出危险性。(2)瓦斯等级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1831号对黔南州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43m3/min,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04.28m3/to(3)煤层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4年11月提交的《贵州省荔波县巴合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层煤尘有爆炸性。(4)煤层口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荔波县巴合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泄报

5、告》,鉴定为二类,自燃煤层。综合上述情况,本次煤柱开采区域具备开采安全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处贵州高原南部边缘与广西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属低中山丘陵地貌,山脉总体走向北东东向。矿区内煤系地层出露地段之外地形较陡,煤系地层出露地段地形较缓,居民点分布少。含煤地层多被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区内地形最高点位于北部1号拐点山顶,标高+90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标高+630m左右,最大相对咼差276.5m。矿区内地表水系属珠江上游都柳江水系樟江支流,区内无常年性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冲沟发育,大气

6、降水后,部分集中于冲沟屮,由碳酸盐岩高地向溶蚀洼地排泄,部分以片流的形式运动,渗入地下转化为地下水。矿区地表水不发育没有大的地表水体,多为雨源型短冲沟水,从落水洞口转入地下。以暗河、伏流的形式排出矿区。地表水大多为雨源型“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综上所述,本区地层产状平缓,现开采煤层埋藏较深,煤层顶板岩层较稳定,采煤一般不易破坏隔水层。(2)主要含(隔)水层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多分布于斜坡脚、冲沟及沟底地段,岩性主要为粘土,混风化岩块及碎石、角砾,厚度极不均…。厚度为0〜8m,一般小丁6mo地表调查中,未见

7、泉水点出露。该层具透水性,一般不含水,仅季节性含水,且富水性弱。对矿床充水的可能性小。(2)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岩溶含水层分布于矿区以东及外围,岩性主要为屮厚一厚层状灰岩,含裂隙水、溶洞水、层间水,富水性强。为含水层。(3)石炭系下统大埔组(Cl-2d)含水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主要为中一厚层状白云岩夹灰岩,厚160-200mo含裂隙水、岩溶水、层间水,富水性强,导水性好。(4)石炭系下统罗城组(C11)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屮部,其岩性为中厚状层灰岩夹泥灰岩、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砂岩,顶部夹白云岩。含裂隙水,富水性较好

8、,导水性较差。为中等一弱含水层。(5)石炭系下统旧司组第三段(Clj3)基岩裂隙含水广泛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主要为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等。含裂隙水,富水性较好,导水性较差。为屮等一弱含水层。(6)石炭系下统旧司组第一、二段(Cljl-2)基岩裂隙含水层为含煤岩系,主要为砂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