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

ID:43094175

大小:21.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7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_第1页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_第2页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_第3页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_第4页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小石潭记》景与情的关系----《小石潭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讨文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2.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思。3.尝试以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1.探讨探讨文中景与情的关系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收集柳宗元的家庭背景资料2.收集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问题预热1.文章是为了表达情感的,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2.本文表达的情感有乐也有忧:乐“心乐之”“似与有游者相乐”;忧“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问:这一乐一忧在文中是否矛盾?

2、文中的景与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此处可随机检查“乐”“神”“寒”“悄怆”“幽邃”的掌握情况,再次巩固基础知识)二.明确本课学习目的:探讨文中景与情的关系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并归纳其特征篁竹—伐竹取道—青树翠蔓---四面竹树环合水清澈石奇特鱼活泼2.品读景物及特点想一想其所对应的情水清澈石奇特景色清幽秀丽乐鱼活泼篁竹—伐竹取道—青树翠蔓---四面竹树环合---竹树茂盛环境:荒僻凄清忧(此处环节是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老师依据学生的讨论梳理板书)3.讨论:景与情的关系(1)这一乐一忧在文中是否矛盾?文中的景与情

3、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A.学生:展示资料一:柳宗元——名门之后祖辈曾是皇亲国戚---欲光大家族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氏。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许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家族却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北朝时期,黄河以东地区的柳氏,就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河东三著姓”。唐朝立国后,柳氏也被皇室倚重。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家光在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同时做官的就达20多人,权倾一时。但也就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当时,柳宗元的高伯祖(与柳宗元之高祖子夏为兄弟),高宗第一任皇后王

4、皇后是高宗宰相的外甥女。后宫斗争中,王皇后败于武则天,柳宰相也受到牵连,先是被贬,后来干脆被诛杀。武则天上台主政后,打击旧姓,柳氏从皇亲国戚降为普通人,仅剩下良好的家风不绝如缕。柳宗元的老朋友韩愈,说柳宗元正直、真诚,不计利害,为理想奋不顾身。柳宗元的这种品性正遗传自他的父亲柳镇。柳镇曾在晋州(今山西省境内)做官,他的上司是个粗暴而嗜杀的武夫,官府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看到无辜受刑的人快要被打死时,只有柳镇会去据理力争,甚至亲身为无辜者抵挡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柳

5、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展示资料二永贞革新,柳宗元流放荒蛮,远离政治中心柳宗元有政治抱负,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史称“永贞革新”,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所谓的“司马”,是地方上编制之外不得参与处理政务的闲官,实际上相当于流放了。少年苦学的柳宗元,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走进政治的最高核心,然而无情的政治,也在转瞬之间,让他从巅峰跌落谷底。师生讨论归纳:(1)柳宗元出自名门

6、之后,才华横溢,有远大的理想,但改革失败,被贬为司马,心境极为郁闷。B.结合柳宗元身世及永贞革新的背景,讨论:一乐一忧的关系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乐----忧”——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胸中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却被流放到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7、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凉的环境一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C.知识点导出: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D.引申:在古诗中常用到这样的抒情方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8、,烟波江上使人愁”。即是借江上浩渺的烟波抒发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4学以致用:(1)以喜悦的心情或悲伤的心情写所见校园之景。约250字(2)师生点评学生佳作。5总结课堂以探讨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的乐与忧的关系,让我们一方面感受到了柳宗元心中难于排遣的忧愁:空有才华却因被流放荒蛮之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如这清幽秀丽的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