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现实意义

资本论现实意义

ID:43101466

大小:53.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7

资本论现实意义_第1页
资本论现实意义_第2页
资本论现实意义_第3页
资本论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本论现实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本论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几个问题及其现实意义黄正新内容提要: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其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其基本职能是信用创造和资本再分配。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信用发展的产物,是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信用经济总结与抽象,也同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她是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与信用制度的建设、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测度、调控等方面的理论指南。对《资本论》信用理论的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与实俱进。关键词:资本论、信用、借贷、债权债务、虚拟资本。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科学巨著。在

2、《资本论》的信用理论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信用经济运动的规律,系统地提出了信用、信用制度、信用货币、信用资本以及与信用密切相关的银行和利息、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等一系列科学范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信用理论的基础。今天,《资本论》不仅仍然是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信用关系的理论武器,同时,她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我们分析和研究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信用理论与实践的指针。一、《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几个问题(一)关于信用的产生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同交换一样,也是私有制和分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决定了每个人不能随意占有他人的生存资料,同时自然分工又决定了每个劳动者只能拥有某一种劳动产品。这

3、就自然产生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劳动生产(产品所有)的单一性与生活需求(商品)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不能随便得到你的,你不能随便得到我的,但我必须得到你的,你也必须得到我的”,解决的办法必然是:交换。但若你有(钱)我无(货),或我有(货)你无(钱)的情况下,交换则不能实现,互通有无的唯一办法就只有借贷了,信用及信用关系由此而产生了。信用产生有二条途径:一是产生于直接借贷。可以想象这种直接信用的产生可以先于货币的出现,实物借贷甚至早于物物交换,但这决非马克思所论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信用产生途径。2、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信用产生的更具普遍性、更深刻地反映经

4、济生活的途径是:信用产生于货币与商品交换,或者更进一步说,信用和“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物物交换中“需求的双重巧合”问题。而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大大地促进了简单商品交换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中,交易的双方必须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一价值量总是双重地存在着,在一极上是商品,在另一极上是货币。所以,商品所有者只是作为现存的互相等价的物的代表来接触。”(2)如不能满足同一时空、钱货相交的前提,则交换无法成功。只有货币职能的进一步衍生和扩张,才能

5、不断地克服自身的束缚,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因此,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如预付和赊销等买卖方式也发展起来了。“对于这类先通过出售而在形式上让渡使用价值、后在实际上向买者转让使用价值的商品来说,买者的货币通常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3)这种“货币形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具有货币关系的形式——所反映的不过是更深刻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对抗。”(4)注:(1)《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6页(2)《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5页6(3)《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7页(4)《资本论》第一卷,

6、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56页(二)关于信用的本质与特点1、买卖行为转化为借贷行为。在商品交换的直接形式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交易双方在同一时空交钱和交货G==W,这里反映的是一种买卖行为。但当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已经不是钱和物在同一时空作相向运动,而是货币作单方面的价值转移。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现有的商品,而货币所有者暂不作支付,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这种商品。这种钱物交割在时间上的分离G——C——W,使原来的买者演变成了实物的借入者,卖者则演变成实物的借出者,这种运动形式如果就贷出的商品或货币在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运动来考察,就表现为“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

7、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5)原先的买卖行为就转化成了借贷行为。2、交换关系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在直接交换中,买卖双方的钱货同时完成交易,互不拖欠。但在赊销中,买方成为借入者即债务人,卖方成为借出者即债权人。这样,交换关系就转变成为债权债务关系。从形式上看,商品和货币的债权与债务,好象只取决于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协议,而与现实生产过程无关。实际上,这种借贷关系不过是现实生产过程决定的一种特殊的交易形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