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

ID:43105724

大小:6.2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9-30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_第1页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_第2页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_第3页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_第4页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板桥为何痴情画竹石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ZWM根据互联网资料编制自动翻页2011.3郑燮为何痴情竹兰石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郑板桥经历康、雍、乾三代,先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直至乾隆进士,当过十二年七品之官,最后罢官而去,卖画终老。郑板桥兰花书法合璧郑板桥兰石图郑板桥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自谑道:“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他总结说:“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

2、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的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恪守信念的老人度过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这位老人颠沛了一生,不向各种恶势力低头,仍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在郑燮笔下,诗情、画意、书法、印章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国古代写兰花诗最多,画兰花最多的当推郑板桥。流传至今的诗、画作品有近百件。郑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爱兰本是素心人,养得幽兰为求真

3、。这正是郑板桥咏兰、画兰的本意,也是他写诗作画歌颂兰花最多的原因。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墨兰图》是郑板桥的传世之作,创作于公元1306年,左下落款:“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九畹兰花图》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里长精神,清香一片萧萧竹,里面阶层终绝尘。《石壁兰竹图》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

4、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佛手香椽相望图》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人们喜欢郑板桥,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竹一样的品格。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场中,他关心人民,不媚上司,勤政清廉,不就是“任尔时人仰面看”的挺拔高洁,耿介超凡的翠竹吗?范曾1980年作郑板桥像谢谢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