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ID:43120466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_第1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_第2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_第3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_第4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题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类别:论文   作者姓名:李晋职务:纳雍县张家湾镇中心学校校长职称:中教一级单位: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中心学校手机:13595720105地址: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中心学校邮编:5533132011年3月25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中心学校  李晋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除工具性外,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由这些特点所决定,语文学科的内容必然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蕴含的美育因素也是

2、丰富多彩的,包括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多方面的美育内容。就语文教材而言,在内容方面,思想博大精深,情感真切丰富,意境优美深邃,不愧为“生活的教科书”;在形式方面,结构新颖精巧,写法异彩纷呈,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文生动活泼,堪称语文艺术的荟萃;在风格方面,有质朴美、哲理美、庄重美、雄奇美、直露美、含蓄美等,好比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一套语文教材也就是一套实施美育的教材。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些因素,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建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会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必将增强语

3、文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性,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而且文学作品的教学离不开审美,辅助语文教学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因为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善良的情感,如同情心、忠诚、爱等,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挖掘美育因素,选择美育角度语文学科的美育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语文学科毕竟不是专门的美育学科,语文教材也不是专门的美育教材。这就是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首先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然后选择恰当的角

4、度实施美育。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构成部份以及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因此美育因素和实施美育的角度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听读教学主要是理解接受语言材料,那么美育和重点也应该是感知、鉴赏美,例如古诗词的阅读,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美,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学生在魅力无穷的汉语言文字的长河中漫游,必然会从文字中感知美,接受文字美的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逐步提高对文字的审美情趣。再如一些文字优美的现代散文,如实践语文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安塞腰鼓》等篇目,文章文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教

5、学中也应以感知语文文字的美为主。说写教学主要是表达训练,各类语文教学由于文体不同,美育的侧重点就应是发现美和表现美,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在说写教学中,教师理当做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塑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捕捉生活中的美,并教给学生发现美的方法,培育善于感知美的习惯。一滴水中蕴含着太阳的光泽,一件细微的事能反映人性的美,这此,都需要教师去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各类语文教学由于文体不同,美育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实用文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美育的侧重点应是生活美,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美

6、,美育的侧重点在于艺术,同是实用文体,记叙文的美育内容主要表现在思想感情,而说明文、议论文则主要表现于真知灼见;同是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侧重于意境情思美,而小说戏剧侧重于人物形象美。同时美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朴拙厚重,有的玲珑细致,有的气势磅礴。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挖掘美育因素,确立美育角度和重点,以点带面使语文与美育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一、讲究美育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既然渗透了美育因素,就应采取美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艺

7、术性,审美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因此美育的方法和手段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增强语文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归纳起来就是要从三方面入手:(一)、导文入境。导文入境就是把学生引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感受到一种艺术氛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描述,借助视听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图景;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调动学生感情;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创设气氛,比如教《故乡》一文,通过鲁迅笔下的描述,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想故乡的两幅画,一幅色彩明快、亮丽,一幅萧索、阴晦,教师通过诱导的方式把读者放入这两

8、幅画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一定能够在这种“身临其境”中感知旧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变化,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再比如学习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教师应该首先把学生引入一个虚拟的想象空间。在冰天雪地中,黄土高原之上,一代伟人伫立在天地之间,深情凝视苍茫大地茫茫雪原,极目所在,雪飞冰封,小河无言,该是一种何等的庄严肃穆与气势磅礴的意境。通过这种审美引导,必定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热情和作为神州之子的豪迈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