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记》中管窥

从《乐记》中管窥

ID:43120896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从《乐记》中管窥_第1页
从《乐记》中管窥_第2页
从《乐记》中管窥_第3页
从《乐记》中管窥_第4页
从《乐记》中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乐记》中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乐记》中管窥社会功能意义上的音乐哲学观《乐记》一书,出自《礼记》第十九篇,由西汉成帝时期戴圣所辑。这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较为详细的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的成书年代及作者虽然很难说得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乐记》是经西汉儒生多人之手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辑录,而后加上汉代儒家的某些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而成的一本书。《礼记》屮说:“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乐的大节是德,是最为重要的教化工具,这是中国与世界诸古文明咅乐思想的重要区别。通过对《乐记》的阅读,

2、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音乐哲学观。从社会功能角度而言,《乐记》屮的音乐哲学观可以展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福,乐者德之华”,这就是它们所说的音乐的教化功能。通过音乐的美,来净化社会的世俗风气,使社会得到进化,这也是“先王”提倡音乐的最初想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重视礼乐,以《礼》、《乐》、《诗》、《书》教人,他认为礼是用于分别贵贱等级的,而乐则用于调和上下关系,虽然二者功能相互矛盾,但是“礼乐之情同”,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了让人们乂要相亲,乂要相敬,所以“礼乐”

3、并用,总之,当“礼乐相济”才合乎理想,天下太平。其次,是音乐的政治功能。《乐记》中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儒家认为音乐与政治相通,是判断为政得失的一项指标。《乐记》指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以礼、乐的互相配合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基础,“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土道备矣”,当“礼乐相济”,则天下太平。《乐记》从礼乐配合、礼乐并重的角度,论述了乐对辅助政治、维护社会稳定所起的特殊作用。因此,结论是:“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把咅乐与道徳、法律、政治同等看待,对它在国家上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4、《乐记》中曾载:夔开始制乐奖赏“德盛而教尊”的诸侯。可见,儒家的所谓“德音”,是德治之音,是宣扬君王德行的方式。惟有这样的音乐,才能奏于庙堂,播于四方,化育万民。所以,在《乐记》中所论述的德音,形式上“皆安其位而不相夺”,即乐言的稳定性强,而倾向性弱,在内容上应表现“平和之德”,曲调谐和而宽广。溺音是它们所反对的,溺音即乐音进进退退,比较杂乱,“乐而不安”,对君子来说千万不要接受这种音乐。溺声乃国家灭亡Z声。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天圆地方”“屮正平和”审美观念的认同,使得古人对于曲调和谐宽广音乐的认同,以及对旋律变化

5、情绪热烈音乐的否认。当然,这是因为在古人眼中,音乐与德治密切相关,不能教化万民的音乐,就不是君子所应该接受的。第三,是音乐的修身之用。《乐记》中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Z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Z正”o这里直接点明了音乐艺术的岀现非是为了享受,而是教化万民,为天下大治做贡献。咅乐艺术的开展,不仅考虑了政治因素,还为道徳伦理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适应朝代的音乐哲学观,是非常顺应时代潮流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也起到了对伦理道德的制约作用。第四,是音乐的愉悦作用。《乐记》中反复强调“夫乐者,乐也,人情

6、之所不能免也”。虽然,在《乐记》中也在论述了音乐的“德治”。其实这种音乐必然也是悦耳的,只有激发了人内心愉悦的情感,再怀着愉悦的心情去感受音乐的美,才能达到修身养性,教化世人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第五,是音乐的伦理作用。《乐记》说:“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只有符合了人类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的音乐,才能激发出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这种观念带来的一个消极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俗乐产生很大的排斥,而对崇尚雅乐却给予了充分的肯

7、定。要知道,春秋时期为什么被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一个时代,并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不发达,乐器不丰富,而恰好是因为这个时代开始出现了纯粹音乐学意义上的乐,它会使人纵情声色,违背了德治的精神。由此可见,这种观点对于我国音乐多样性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数千年来,中国古代儒家一直都重视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乐教”,强调“乐与政通”。《乐记》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哲学观念。。《乐记》认为音乐“动于内”、“感人深”,所以音乐可以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人如果被外界事物引诱,而不去节制欲望,就会灭绝“天理”,丧失

8、天赋善性,堕落为禽兽。这是“人之初,本性善”的哲学观念。而音乐既然体现“天理”,就可以起到“平好恶”、节“人欲”而存“天理”、“反人道之正”的作用。《乐记》高度评价了音乐“节欲反正”的作用,能使人修身养性,内心平和,社会长治久安,所以“致乐以治心”“不可斯须去身”。《乐记》所提侣的是通过音乐来完成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共处,这也是我们的古人希望音斥从“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