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ID:43123056

大小:128.2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7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古诗文默写。(1)足蒸暑土气,。(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坏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o”(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Z》屮描写战斗场而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来表达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出高瞻远嘱的气概。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获如潮好评,节目当中的歌曲刷屏了各个社交媒

2、体,在多个咅乐平台上高居榜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好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郑晓龙、奚美娟、巩汉林、戚建波等17名政协委员也都大力支持。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也大力点赞节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经典咏流传》时解读了“咏”字,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看完节目后,陈宝生力赞节目是央视打造的一个品牌,教育部能为《经典咏

3、流传》一炮打响提供一点支持,参与到里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感到特別高兴,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啦啦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來、张口就唱的作品。(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为有力地推动学校文化传承的教育,学校举办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3)你作为学生代表,对《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走进校园的提案,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3.下列词语小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劳累/累赘••B.蓬蒿/竹篱••C.宿儒/星宿••D.和煦/唱和禁止/忍俊不禁塞翁失马/茅塞顿开••••差

4、遣/参差不齐以身殉职/徇私枉法••••胸膛/膛目结舌七窍生烟/翘起辫子••••敌寇/豆蔻年华言简意赅/骇人听闻4.下列词语屮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添加剂洪荒之力悬梁剌股B.典籍恶作剧蓬華生辉慷慨淋漓C.粗拙儒子牛消声匿迹光阴荏苒D.震悚维生素颠沛流离珠连璧合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既要充分展示客观事实,又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屮国文化的深度认识。.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①这就是屮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②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③介绍中国文化,肯定

5、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④例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到中国人高雅的牛活品位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A.③④①②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①②④③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名著阅读。(1)下面两个小说回目都体现了“喪视皇权”的精神,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故事情节。①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西游记》第五回)②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水浒》第七十五回)(2)“厄运能磨炼一个人”,请你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经历来印证这一观点。①贝多芬(《名人传》)②鲁滨逊(《格列佛游记》)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

6、,完成下列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冋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结合词句内容分析词人情感态度的变化。(2)自选角度(内容、情感、形象、炼字、手法等)谈谈你对词题中“壮”字的理解。(至少两个方面)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7、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F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英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⑤竹,前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