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

ID:43129712

大小:112.0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5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_第1页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_第2页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_第3页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_第4页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沪版物理第12章内能和热机全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一、课标要求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解读:对于内能的概念,这里是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来定义的。“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是要求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内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后血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因此,应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内能、温度及其相互关系。课标没有要求从分子运动论的角度解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但对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将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状况

2、联系起来的意识,提高分析思维水平,教师对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2.了解热量的概念。解读: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屮,物体吸热、放热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课标对热量概念的要求是“了解”。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热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知道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少。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读:比热容是热学屮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热量的计算和热现象的解释中都要用到比热容。标准对比热容概念的要求是“了解”,但明确提出了通过“实验”,学生需要在观察、感受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物

3、质的这种热学属性,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而对于比热容概念的应用,“尝试”和“解释”都属于理解水平,要求较高。这主要是为了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4.从能塑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解读:人类利用燃料是把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光能,标准要求从能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就是让学生理解热值反映的是燃料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而且要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些既体现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

4、价值观的要求。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起过而且目前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本章教材分析1.本章概述本章教材主要介绍内能、热量、热值和比热容等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木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彖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应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和进一步学习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运

5、用能量转化观点认识事物,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很好素材。本章内容的编写顺序是先引入内能,再介绍热量。内能是状态量,教材通过类比力学屮的动能、势能,从分子动理论直接引出。建立内能的概念后,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再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定义热量;在热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热值和比热容;最后以汽油机为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并渗透提高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本章各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或“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内

6、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从FI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教师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本章教材大都来自于学生生活的经验,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律。本章教学的重点:热量、热值、比热容以及汽油机工作过程都是以内能的概念为基础展开的,所以内能是本章的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可以解释许多常见的热现象,热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7、曾经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学生把物理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章教学的难点:尽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采用了通过与机械能类比的方法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认识比热容这种热学属性,但内能和比热容都比较抽象,仍然会形成教学屮的难点。另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改变内能的方法、燃料的燃烧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和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也是本章的难点。1.编写特点⑴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如14.1节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引入了许多生活实例:14.2节让学生通

8、过计算來选择燃料,在“信息浏览”栏目中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在“课外活动”栏目中引入了数据表“青少年每天正常需要的热量”;14.3节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汽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用水作冷却剂;14.4节介绍了热机对环境的影响和我国长征系列火箭。这些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对帮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