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

ID:43131284

大小: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7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_第1页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_第2页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_第3页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_第4页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为政”篇补充阅读教学整体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论语课型赏析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为政》篇中的语录含义2.理解孔子的思想3.联系生活,理解论语学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朱姐、字典理解孔子语录教学难点生活中的论语应用突出重点的方法语文活动,在讨论中理解《论语》中的语句教学方法引导,交流,参与,在交流教学准备古汉语字典课后作业A层:流利朗读《论语为政》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则的意思B层:《论语为政》谈“孝”,我的“君子之道”,给政府官员提提我的建议C层:学《论语》,知做人小作文教学环节:一、整体阅读,准确朗读《论语为政》24则教学活动:小组学习1.自主阅读,勾画不认识生字生

2、词,结合书下注解,字典解决准确诵读问题2.小组间互相答疑3.班级答疑4.小组赛度一一目的:准确诵读,在纠正字音的同时,理解字义二、整体阅读,初步理解《论语为政》24则核心问题:写了哪四方面的内容?划分内容,并说出依据。小组讨论。老师:为政1、2、3、4、18、19、20、21、23治学9、11、15、16孝道5、6、7、8德行10、12、13、14、22、24学生呈现:孝5、6、7、8学9、11、15、17政1、2、3、19、20、21、23(国君治国)德4、10、12、13、14、16、18、22、24(君子之道)三、研读“孝”核心问题1:孔子在讲

3、学时,他认为“孝”分为几个层次。明确:大孝至亲一一其次不辱一一其下供养追加问题:如果你作为孔子的学生,你对他讲的“孝道”是否持有相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孔子学说)思考:为什么孔子要从不同角度讲孝道?(因材施教)参考资料:【原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Z以礼,祭Z以礼。’‘【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去顶撞父母。”樊迟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啊?"孔子又说:“老人活着

4、的时候,要按照礼仪侍奉他们;老人死了的时候,要遵照礼节安葬她们,按照礼仪祭祀他们。"【说明】这--段描述的是孔子与弟子樊迟在路途中的一段对话。反映了孔子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死大问的理解深层次问题,不仅仅是对孝的说明。【原文】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父母唯一担忧的是他生病。”【说明】孔子说的话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从这一句话看来孟武伯这个人的身体很不好,他的父母重视为他的健康担忧。言外之意总让父母为他的健康担忧就是不孝。我们今天看来,是不是孟武伯该注意锻炼了啊。由此看来,推而广之,儒家所提倡的不仅仅是

5、孝顺的问题,其实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够不让别人为他担忧,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境界。【原文】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讲的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牲畜也都能得到饲养。如果不敬重父母,有什么差别呢?"【说明】孔子与弟子就孝的问题不断的问答,在孔子的思想中对孝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孝有底线。杨树达《论语疏证》一-书屮针对这句话曾引用《礼记•祭义》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英次弗辱,其下能养。”说的正是孝的底线。而更高层次的孝则是孔子所说的“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6、原文】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很难。父母有事的时候,能够替他们去做;又好吃好喝的时候,让父母先享用,竟以为这样就是孝吗?"【说明】从孟懿子到孟武伯再到子游问孝,现在又到子夏问孝了。孔子给出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样,这不仅反应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说实事求是是因为孔子依据了每个学生的不同资质和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为不同的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努力目标。色难,说的是

7、孝的最高境界。《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说苑建本》篇又说:“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之怒,作于意,见于色,下也。”《吕氏春秋孝行》上说:“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说的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养志,而不单纯是养口体啊。四、研读“学”核心问题:整体阅读9、11、15、17,划分教育的层级。明确:成人一一成才一一成器追加问题:在孔子眼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明确:不器、知新【原文】2.9子曰:“吾与冋

8、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冋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给颜回讲了一天的道理,他从不违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