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

ID:43133856

大小:4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6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_第1页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_第2页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_第3页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_第4页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第三节雨果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牛平及其各个时期创作2、理解并掌握《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3、掌握客观评价雨果的“人道主义”教学难点及重点:1、《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2、雨果“对照原则”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3、正确分析雨果“人道主义”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1885年6月1H,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有200万人参加,哀悼的既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作家维克多•雨果。雨果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

2、、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2002年他诞牛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板书课题)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开始,在英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它的高潮却是在法国。法国作为高卢人的后代,具有激昂澎湃的热情和天牛的浪漫气质,这些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沃土。而整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和核心人物便是维克多•雨果。他的一生几乎

3、跨越整个十九世纪,文学生涯达六十年之久。其创作反映了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活动,同时又打上了作家本人思想发展变化的印记。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创作的主线。二、生平及创作(一)第一时期:1802年——19世纪20年代(保皇主义)1802年2月26日,雨果岀生于贝尚松。其父是拿破仑的一个军官。但是在雨果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变得相当保守,他的母亲是反动的波旁王朝的热烈拥护者。母亲的影响对少年雨果是很深的。雨果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保守(保皇)色彩很浓,自认为是夏多布里昂的弟子,14岁的雨果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么成为

4、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这时期的雨果指责资产阶级大革命,歌颂保皇主义和天主教。主要作品是1822年《颂歌集》,因为歌颂波旁王朝,而获得路易十八赏赐的俸禄。(二)第二时期:19世纪20年代一一1848年革命(保皇主义〜自由主义)法国革命的伟业和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开展,使雨果的政治态度和文学主张转变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他的作品开始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歌颂民主解放,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而未能上演,但其序言却成为文学史上划时

5、代的文献,成为一片浪漫主义的宣言书。在其中,雨果认为古典主义的贵族艺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反对“三一律”和其他束缚艺术创作的清规戒律,主张进行自由、个性的创作,号召创作适合于十九世纪的新文学。(参看课本定义)1830年,剧本《欧那尼》的上演成功,引发了法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欧那尼》决战”,这部作品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1831年,浪漫主义杰作《巴黎圣母院》问世,这是最能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精髓的天才之作。(三)第三时期:184

6、8年革命——1885年(自由主义一共和主义)1848年六月革命Z后,雨果由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共和主义。1851年,路易•波拿马发动政变,雨果参加反对政变的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经历了长达19年的流亡牛活。直到1870年才会到祖国。流亡期间,雨果密切关注法国及世界各国的重大事变,广泛接触劳动群众,激发了深层次的人道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愤怒揭发者,劳动群众悲惨命运的同情者。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冋国之后,面对普法战争及法国的惨遭失败,雨果大声疾呼保卫祖国并捐

7、款两门大炮,亲自参加卫国战争。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他挺身而出积极保护受迫害的公社社员。1874年发表长篇小说《九三年》,再现了阶级斗争的气氛,表达了个人人道主义思想。1885年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其举行国葬,他的遗体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三、“美丑对照原则”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占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视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利,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原则去表现艺术的真实。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写到:“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

8、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雨果还说,取一个形体上畸形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在社会组织的最地下的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极上;用阴森的对照光线从各方面照射这个可怜的东西,然后给他一颗灵魂,并且在这灵魂中赋予势人所具有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结果,这种高尚的感情根据不同条件而炽热化,在你眼前使这个卑下的造物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的。相反,取一个道德上最畸形的人物加以形态的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