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

ID:43136129

大小:89.4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27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1页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2页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3页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4页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溴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丙漠磷项目投资计划报告一'丙漠磷项目背景贯彻落实总书记制造强国思想,“中国制造2025”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五大工程实施稳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启动创建,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工程陆续落地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增信息光电子、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6个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方向实施''一揽子”突破,4个“一条龙”应用试点顺利实施;202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97个项目开展多领域多模式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快速成长;142个重大绿色制造项目进展良好;时速

2、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一批高端装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型制造成效初显。“中国制造2025”国际对接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O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丙澳磷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秦皇岛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秦皇岛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秦皇岛,简称"秦”,又称港城,河北省省辖市,中国海滨城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3、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接京津。秦皇岛是京津冀辐射东北的节点城市,中国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粮油加工基地,被誉为“车轮制造之都”o秦皇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秦皇岛是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祥地,汇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气候温和,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胜地。秦皇岛是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秦皇岛港是中国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目前是世界最大能源输出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秦皇岛曾获国家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北方最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

4、中国最具爱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秦皇岛曾协办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地级市。(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秦皇岛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14433.88平方米(折合约21.64亩),净用地面积14433.8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1.6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丙澳磷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丙澳磷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06

5、%,建筑容积率1.1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9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39.78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绿色经济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基于对全球资源的巨大依赖和提升未来制造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还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青山碧水的盼望和要求,推进绿色制造都到了紧迫关口。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

6、发展道路。坚持结构优化。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贯穿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虽然我国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把加快构建高端引领、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作为中心任务,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要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

7、为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三)经济新常态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应该说,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为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五'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指标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14433.88

8、平方米,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