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

ID:43142462

大小:283.4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9-2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测试题带答案专题训练1政治篇一、选择题1・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4000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2・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朝代是()A•秦朝B.商朝C•夏朝D・还未定论3•“夏禹开始,建立家邦。汤灭夏桀,国号殷商。武王伐纣,西周辟疆。幽王贪色,身死国丧。”从这段《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四字歌》可以感悟到夏、商、西周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2、)A・加强国防,训练军队B・重视教育,培养人才C•任用贤才,勤政爱民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4.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B•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C•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D・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5外人不能被分封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公元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B・西周

3、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春秋时期的霸主有()①齐桓公②秦孝公③晋文公④秦穆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战国七雄中处于最东面的国家应是()A•燕国B.齐国C・楚国D.秦国8・对下面两幅图片的理解最A・春秋争霸B・战国争雄C・百家争鸣D・秦的统一9•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

4、.郡县制10•“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从这段《秦始皇》的歌词分析,秦始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开创王位世袭制D・实行分封制:的高官是指()御史'大夫I11・下面是秦朝中央政府,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皇帝12•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

5、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f西晋13•“秦皇汉武”以雄才大略而为后世尊崇。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发展经济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1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5・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分别使东汉和秦从此一蹶不振16.下列

6、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二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史实?(2)你能列举出此时期的三位霸主吗?侪桓公除外)[的启示。⑶结合史实,请你分析18•读图'回答问题。■.11A■丄■图(C)(1)在图(a)形势图中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通过武力成为当时霸主的诸侯有哪儿位?(至少写出两个)图(b)形势图与

7、图(a)形势图相比主要诸侯国发牛了什么变化?(2)图(c)形势图中的A、B、C代表的三个政权分别是由谁建立的?在哪里定都?(3)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两次大分裂局面?最终结束这两次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局面的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还有何共同之处?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但严格说起来,战国诸子中真正在治国上取得实践性成功的,唯有他而已。所谓国士,即指国家的杰出人才。就功业而言,他真担得起“国士”二字,他缔造了最为成功的变法,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基础。正所谓大争之世,国士无双,他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

8、法家治国的原则让他所效力的秦国反败为胜,在诸侯中立于不败之地。——《大秦帝国》材料二“魏主……使群臣更论迂都之害……尚书于果曰:'臣非以代都为胜伊、洛之美也,但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魏主曰:'王者以四海为家,战南战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昭成皇帝更营盛乐,通武皇帝迁都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何为独不得迁乎?”群臣不敢言。——《通鉴纪事本末》(1)材料一中的“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