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改革比较

中俄改革比较

ID:43145825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8

中俄改革比较_第1页
中俄改革比较_第2页
中俄改革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俄改革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俄改革比较世界银行前任行长卜沃尔芬森赞扬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过渡的改革政策,他把我国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强调指出,“激进的经济改革会带来一定危险,而慢慢推进的渐进改革比冒着失控的危险而猛烈推行的激进改革明智得多。”尽管这位世界银行行长的话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绩,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中国一样曾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俄罗斯也进行了20年的改革,尽管改革的方式迥然不同,却一样是效果、问题并存。由于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可以利用的条件,改革的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不同,中俄改革的影响不同是预期之内的,但是也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许多相似问题。相比

2、较而言,苏联在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强权政治累积的政治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多,而且政治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更尖锐、更深刻,更严重,人们要求政治改革的愿望与呼声也比经济改革强烈。而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收效胜微,所以,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目光投到了政治领域。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改革由于前苏联的影响,选择了政治领域为突破口。总的来说俄罗斯的改革就是沿着政治一经济一社会的道路进行。而由于俄罗斯人民迫切要求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以及俄国人民偏激、放任、感性的文化特质,俄罗斯的改革采取以休克疗法为主的改革方式。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改革除了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缓和愈演愈烈、动荡不安

3、的政局,她的改革更是为了重新成为世界一级,巩固在欧洲的霸权地位,重新找回前苏联昔日的荣耀。相反,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接受的儒家思想,只会教人以和为贵,所以中国的改革既是人民的心声,更是国家领导人发现了这一问题而促成的。因为相比于俄国人民,中庸、集中、务实就是我们的文化特质,尽管当时的中国也出现过文革这样的政治事件,并且这样的恶性事件导致中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才凋零,但是由于人民的民主和维权意识不强,所以引起重视的还是有政治动荡引发的经济问题——温饱问题,当然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等经济发展方式不得其法,也是重要原因;加上当时世界各国急于寻求自身发展,无暇理会中国,所以中国有进行渐进式改革的

4、条件。也正是由于温饱问题的突出,计划经济下商品短缺,劳动生产率低下,所以中国的改革才有了中心。于是,中国的改革方向就是沿着经济一社会一政治的道路走到现在。这两种改革方式也各有利弊:就渐进改革而言,其有利之处在于:(1)渐进改革是逐步推进的,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主体有时间来适应新形势与新政策,减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摩擦;(2)通过对改革的逐渐推进,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大失误,降低改革的机会成本与代价;(3)渐进改革在建立新制度的同时没有一下子废除旧体制,各种经济成份可以在两种体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以维持经济稳定增长。但是其不利之处在于:(1)在渐进改革过程中,在改革传统的计

5、划经济体制的同时,又要建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和创新,这就加大了渐进改革的难度;(2)渐进改革使“双轨制”甚至“多轨制”长期并存,给投机倒把和各种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在客观上为贪污、腐败提供了温床,这样就增加了新体制建立的社会成本;(3)渐进改革一般是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人中率先推行,容易造成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因为政策不同而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公以及收益差别过大,从而造成社会分配差距;(4)渐进改革的程序,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是“增量改

6、革”,即改革主要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以外进行的,比如我国在原计划体制外大力发展了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改革以“放'为主,而计划体制以内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邮政、保险、通讯、政府机构、铁路、新闻媒介等行业的改革则进展缓慢。在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20多年以后的今天,”放“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改“却仍显不够。而俄罗斯推行的是激进改革方式,以后逐渐转向渐进改革,但是它的渐进方式还是带有不少激进色彩。比起渐进的改革方式,激进改革的有利之处在于:(1)激进改革能够比较快的建立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避免“双轨制”长期并存,减少不同体制之间摩擦的时间与成本。也就是说,在快速的

7、体制转轨过程中即使存在贪污与腐败,但是一方面由于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法制的快速完善,必然产生对腐败的强大威慑;另一方面,由于激进改革,体制过渡时间较短,即使有腐败,也不会为时过长;(2)新体制一旦建立,一般不易出现反复,从而使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事业,并使新体制快速发挥作用,产生体制效益;(3)激进改革从一开始就触及到原计划体制内的核心问题,是“存量改革”,即对原计划体制内的问题进行“攻坚”改革,如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垄断、政府机构以及其它一些敏感部门,并且以“改”为主,“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