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

ID:43150562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7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_第1页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_第2页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_第3页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_第4页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李玫瑾: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笫I期(总第62期)Jcuzal卄HunnnfatfetecAuaduEy:No.1反社会人格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李玫瑾,屈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北京100038)[摘要]本文通过对张君犯罪心理的剖析指出,耍特别注意一种由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导致的犯罪现象。这种人格障碍引发的犯罪对社会具冇极大的破坏性,是犯罪预防的重点对象。[关键词]反社会人格;人格障碍;犯罪心理[中图分类号]D9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002)01-0056-04随着张君犯罪团伙许多犯罪事实的

2、被揭霸,人们为如此残忍的犯罪者和如此嚣张的犯罪事实感到震惊,尤其是对杀人不眨眼的首犯张君的心理路程深感困惑。张君案件再一次唤起社会对犯罪人的关注,对人性的思考。一、张君具有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张君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自己在法庭上说,一是贫穷,二是不服处罚产生的报复心理。有媒体也曾报道:“城乡间的差异把他们推到了城市的边缘”。①然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因于外''的心理表现。所谓“归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人对自C的种种行为进行冇意或无意的解释,寻找理市或原因的过程。这一心理现象的规律是:绝大多数

3、人在归因时,都倾向于把好的行为和成功的行为归结于自身的原因,相反,把不好的行为和火败的行为归结于外部原因[1]。这种“山因于外的倾向在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解释时更为多见。事实上,张君的这种归因纯属无本之木。因为生活于贫困之中的人很多,并非每个人都会像张君那样滥杀无辜,甚至向自己的同伙、有恩于自己的老乡下黑手;也不会像张君那样从小学起就与班上的许多同学打架;更不会像张君一样提着菜刀闯入自己看中的女孩家逼婚。补会屮的许多人都经历过贫困,并非每个人都像张君那样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翻脸无悄。张君的许多行为绝不是“因为

4、贫困''所能解释的。至于他说的“不服处罚产牛的报复心理”更没有道理。事实上,是张君犯罪在先,法律惩罚在后.法律并没呑兔朴•张君。况且他在广西杀自己的老乡、在云南杀两位女青年都不是报复“法律",而是为了“钱”,为了“找一个用枪杀人的手感”(张君原话)。笔者并不反对“许多犯罪人是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的结论,但是,张君犯罪的原因[收稿口期]2001-08-10[作者简介]李玫瑾,女,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副教授;屈明,男,中国人民公安人学硕士研究生。①《南方周末》2001年4月19日第1版。56绝非如此简单。确切地

5、说,“张君”案件是由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导致的犯罪现象。具体而言,这种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只顾口己、不顾他人,行为完全由冲动的欲望驱使,为达到个人H的不择手段、不顾后果,无情无义妄自尊人。这种人格引发的严帝暴力犯罪对社会具冇极人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是社会犯罪预防的重点对象,也是刑事立法打刑事执法中耍特别给予关注的问题。山“反社会人格障碍”引发的犯罪并非什么新鲜话题。早在19世纪末,就有犯罪学家研究并详细描述过这类犯罪人,他们将英称为“界常犯罪人”。翻开意大利犯罪学家加诺非诺的《犯罪学》(1885年)便町看到和关的描

6、述:“当你在近处观察他们时,你会怀疑他们是否有灵魂。他们留给你的卬彖是如此麻木、颓丧和本性凶残……他们的道徳麻木可以从他们当众描述犯邪时的厚颜无耻观察出來。坦白的谋杀犯可以毫无顾忌地描述他们犯罪的最可怕细节,而对于他们使受害人家属蒙受的耻辱和痛苦表现出十足的冷漠。没有什么会触动他们,也没有什么能使他们洗手不干。他们的特点z—是无法抑制某种愿望,他们只能被愿望所驱使。当他们渴望什么东西时,什么事情也无法阻止他们。凶狠、嫉妒、傲慢、敏感和过分的拘泥……虚荣永远是他们突出的标志,他们没冇一丝悔恨的迹象。然而,他们绝不

7、是白痴。他们将会结婚、牛儿育女,却在一个暗朗的早肚,突然地抛弃妻子和孩子,令其全家和邻居迷惑不解地消失掉。他们不具有真正的悔恨,不惧怕刑罚,而是希望、盼望这种刑罚。"①只耍认真地读过犯罪学家对这类犯罪人的描述,你就会发现,眼下的张君与书中所描述的“异常犯罪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何谓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障碍一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有各种明显的不良表现,如逃学、打架、偷盗、离家出走等。青春期开始出现性行为紊乱,出现各种违法行为。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偷同伙的东西,甚至残杀同伴;他们可能玩弄一个乂一个女人,生下许多孩子

8、却一个也不抚养;他们并不认真对待其犯罪行为,大多只是重复同一种侵害行为;他们只有最肤浅的感情,并不十分关心口己的配偶、家庭或孩子,对他们来说,口我才是最重耍的。因此,这种人格障碍也被称作“道徳白痴”。具有这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会给周围带来破坏、暴力与恐怖的阴影[2]。反社会人格障碍并非在犯罪Z后形成,恰恰相反,止是先出现反社会人格,然后,这种反社会人格才决定其必然岀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