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

ID:43151945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7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_第1页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_第2页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_第3页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1课时文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第一课《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年12月10H【学习目标】1、了解杜牧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3、了解登高诗的主题内涵;4、背诵并默写全诗。【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乙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Z“杜樊川”。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最为著名。杜牧有

2、政治理想,但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仕途不得志。《九FI齐山晋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乂寓有深沉的悲慨。2•相关知识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口含有两个阳数,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谐咅久久,LI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氏久,所以占时候人们把这一夭作为节口,登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之地。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而作,属于登高诗(乂叫“登临诗”)

3、。3•文题背景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hd),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张祜,杜牧的刖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來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Z人,惺惺相惜。4、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江涵/秋影/雁/初了,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问题探究】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

4、上齐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呢?2、下血让我们來著重欣赏笫一幅美景:江涵秋影雁初飞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么特点?3、在这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好在何处吗?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5、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何作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6、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兴?7、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插满头呢?8、体会“但将酩酊酬佳节”里所蕴藏的情感。9、为什么不能恨落晖

5、呢?10、诗的最后两旬带冇总结性的意味,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11、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12、冇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Z思以旷达出Z”,你同意吗?1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总结概括】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悄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池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了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冋,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

6、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拓展延伸】■诵读杜牧〈九Fl齐山登高〉,并与杜甫〈登高〉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登高诗回顾,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王勃《滕王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登高》•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登高”成为传统文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而且这种意彖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尤其是知识分了忧国忧民、哀时伤批的传统主题,对屮国文化人和屮国文化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多悲秋伤春之感。这是登高诗歌的一人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杜甫的《登高》:“

7、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把登高的万千心绪与悲秋的无边凄楚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无尽的愁苦和深沉的悲凉Z感。登高联系伤春的代表性作品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春之丽景衬托国之多难。以美景反衬愁思,数倍增添其哀愁。(二)多思古哀今之痛。背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此类代表作站有王安石的《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作一扫五代旧习,摆脱纤细绮靡词风,雄浑开阔。(三)多

8、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乂可简单分为怀人作品和怀乡作品。登高怀人作品冇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