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马说》课堂小测

28、《马说》课堂小测

ID:43152415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8

28、《马说》课堂小测_第1页
28、《马说》课堂小测_第2页
28、《马说》课堂小测_第3页
28、《马说》课堂小测_第4页
28、《马说》课堂小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28、《马说》课堂小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班姓名:评分:28、《马说》课堂小测、阅读《马说》,完成习题1、重点词语解释。(20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食或尽粟一石()■(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策之不以其道()■(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一词多义辨析。(10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安能求其千里也()■(3)虽有千里之能()■3、解释下列句中通假字(10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栃之间()(4)是马也()■(6)安求其能千里也()(8)食之不能尽其材()(10)执策而

2、临之()■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3)才美不外见()(4)其真无马邪()••(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重点句子翻译。(20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相同的一项()A、策之以其道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

3、是蛇者乎D、马之千里者6、"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句,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不正确的一项是(A、叹息当时没有能识千里马的伯乐B、恨叹当时没有千里马C、强调食马者的平庸、浅薄D、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慨。7、用课文原文填空(每空2分,共16分)《马说》一文以“千里马”比喻,以伯乐比喻,捉出了,的观点。文中“”句揭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句则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习题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

4、对H:“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穆公见乙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Z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Z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勢目马》,有删改)[注释]①姓:指子孙。②^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4匕(pi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打)

5、:纯黑色马。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Z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Z•D.鸣Z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

6、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