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

ID:43169200

大小:2.09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8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章末检测(三)一、选择题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形成时,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海陆变迁C.丙处岩石含有化石D.丁岩层形成时,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解析:第1题,断层切断了含有三叶虫化石(古生代)和恐龙化石(中生代)的岩层,而含有

2、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新生代)的岩层保存完整。故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第2题,由图示岩层结构不能得出甲处岩石的形成时间,A项无法判断;乙岩层形成之前的岩层是含三叶虫的海相沉积岩,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丙处岩石在岩浆岩附近,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含化石,C项错误;丁岩层形成于古生代时期,那时地球上海洋占绝对优势,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虽然陆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至今仍然是海洋占绝对优势,D项错误。答案:1.C 2.B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3.②地典型植被是

3、(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4.下列选项中,能充分体现自然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A.从①地到③地B.从②地到③地C.从①地到②地D.从②地到④地解析:第3题,综合分析图中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植被分别是:①—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和荒漠,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4题,从①地到③地,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和荒漠,能够充分体现自

4、然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3.B 4.A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的某高山盆地,该盆地是三条U型谷地的会合处,草类多样。下面左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右图为焉耆马照片。据此回答5~6题。5.该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光照多于南坡B.热量高于南坡C.降水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6.关于焉耆马优良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高寒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耐力B.平坦开阔的地形,

5、提供奔跑场所C.草类多样,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D.天山冰雪融水,提供了富含矿物养分的优质饮用水解析:第5题,天山呈东西走向,其北坡是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C项正确。第6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提供了训练奔跑能力的场所,形成了其善奔跑的特征;草类多样,为其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天山冰雪融水矿物质含量低,D项符合题意。答案:5.C 6.D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等特点,受

6、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据此回答7~8题。7.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表皮气孔数远少于其他植物,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这种特征主要是为了(  )A.储存养分B.促进对水分的吸收C.减少蒸腾作用D.减轻大风影响8.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相似性D.平衡性解析:第7题,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水分在角质层内扩散阻力大,角质层可以有效减少蒸腾作用;气孔数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可以减少蒸腾作用,C项正确。第8题,

7、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答案:7.C 8.A如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9~10题。9.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0.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B.距海较远C.降水较多D.纬度较低解析:第9题,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

8、量条件为基础的,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10题,与丁山地相比,甲山地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故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丁山地高。答案:9.A 10.D读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干燥期自然景观的变化图,回答11~12题。11.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光照D.海拔12.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开放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周期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1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