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唐代农业的发展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

ID:43170900

大小:89.2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28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_第1页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_第2页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_第3页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_第4页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013唐代农业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除了农业生产力,还有我们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所谓经济结构我们这里主要是指农村的社会分工,所谓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的同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和社会关系。一、唐朝初年经济的恢复1、唐朝初年的经济社会情况和经济的恢复唐朝初年的经济的结构和社会结构,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手工业商业都还没有发展。社会上存在大量小农,地主、商人的数量都不是很大。当时正处在南北朝到唐宋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秦汉魏晋以来的豪强人族地主,也就是士族门阀地主在南北朝时期已经衰落。隋末唐初年十几年的动乱,社会经济固然受到了

2、极人的破坏,而已经衰落的山东士族、江南贵族和关陇集团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唐高祖李渊陈曾经很形象地说,“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唐太宗也形象地描述了山东士族的境地,说他们是“名虽著于乡闾,身未免于贫贱”。隋唐和秦汉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土地曲分散到集中,自耕小农曲多到少的过程。就是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土地集中的方向也就不同。秦汉以后发展起來的是豪强大族土地所有制。它的特点,一是豪强大族中一个家族可以长期稳定占有其土地,土地所有权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二是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生产力还不很高,商品和货币关系述不很发展。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有

3、了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伴随着这个过程,士族门阀开始衰落,涌现出了大量的个体小农。北魏的均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的。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以后,这种情况继续向前发展。隋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农民控制到国家从手屮。隋炀帝所以能够新建那么多T程,就是因为国家控制大量的劳动力。唐朝建立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兼并开始发展,土地逐步集中。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土地所有权转移相对加速的情况,一个家族不能K期保留其土地。国家和地主对农民的控制也和对削弱。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说到唐朝,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一个是唐太宗贞观

4、之治,一个是唐玄宗开元Z治。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开元天宝那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下面我们通过唐代经济发展的过程,来探索这个问题。先谈唐朝初年的情况。经过隋末唐初十儿年的动乱,社会经济的受到严重破坏。直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还在和大臣讨论“止盗”的问题。什么是“止盗”问题,就是说还有一些农民没有回到木乡本土从事生产劳动。因此,要恢复经济,首先要使广大农民冋到土地。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参加过各种武装集团的农民。二是怎样使得农民对于所占有的土地取得产权。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安定下来,经济也不可能得到恢复。关于第一个问题。唐高祖解

5、决得不好。唐太宗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继位后立即让魏征到山东河北地区安抚太子李建成的支持者。在魏征的帮助下,认识到当时民心思安,民心思定,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很快地安定下来。关于第二个问题。当时荒废的土地很多,农民耍占有一块土地是很容易的。但是很多土地原來都是有主的。农民把土地开垦岀來以后,如果原來的主人回來了,就会发生产权纠纷。不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就不可能放心大胆地下力气把土地开垦出来,经济也就不可能迅速得到恢复。因此确定农民对这些土地的产权,对于调动农民开垦土地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每一个王朝新建立的时候都会碰到的问题。而一•般来说,无主荒

6、地不论古今中外,国家都享有最高主权,荒地的处分权都掌握在国家手里。国家对于土地产权的处分,具中包括荒地的处分,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法。秦始皇的办法,"令黔首白实出”O还有等级占田和限田,也就是“以功劳名出宅”。酋晋有占田制,在土地法令中增加了限田的规定。北魏□□令,喘限m,二是关于土地处分的规定,主要是荒地的处分的规定,同时限制土地买卖。出于当时有均给天下之皿的诏令,所以历來也称之为均口制。唐朝继续实行所谓均田制,具体的做法是,农民在一登记户籍的时候要呈交“手实”,然后政府按照田令的规定,也就是的每丁永业田多少、口分田多少,登记的户口簿上。这样农民对土地的占

7、有就取得了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基本上还是秦始皇的“令黔首口实田”。只是制度规定得更加严密一些罢了。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农民回到土地并获得了土地产权。其间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白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僚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经过儿年的努力,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到了贞观四年(630),“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不仅是唐朝经济发展的起点,也为唐朝经济、政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关于唐代均田

8、制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