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

ID:43180147

大小:4.05 MB

页数:257页

时间:2019-10-01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1页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2页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3页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4页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考前辅导-《教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教育硕士考前辅导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六章课程第九章德育第八章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专题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七章教学理论第十章学校班组活动与课外活动目录一个母亲因孩子把他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的揍了一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补救的办法是有的。教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能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选自傅道

2、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教师幽默的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教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这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教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三、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四、教育发展的历程(一)“教育”的词源1、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有关“教”、育和“学”的论述上。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3、一、教育的概念甲骨文中“教”、“育”与学的写法及其意蕴。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西方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古希腊的教育一词与教仆相关——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总之、从词源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都与儿童的培养相关。教学育(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01名解。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4、都具有教育作用。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三)教育的构成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5、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反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教师和学生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意图。教育系统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师学生二、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产生的两个重要社会条件:1、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最基础性条件);2、语言的形成(重要的社会条件)。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

6、来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1、神话起源论2、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小的动物。按照他的看法,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不同。根本错误在于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一)教育的起源3、心理起

7、源论(模仿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学者孟禄(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4、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其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劳动生产需要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前面几种观点仅说明了教育产生的必要性或可能性,但未真正说明教育从何演化而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