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ID:43182778

大小:87.3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26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兴义市农村中小学撤并校和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按照主席办公会议安排,兴义市政协成立以李成森主席为组长,各位副主席为副组长,部分政协委员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撤并校和均衡教育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教育、人社、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情况汇报,深入三江口、鲁布格、捧乍、猪场坪、雄武、乌沙、威舍、清水河、则戎、南盘江、泥曲、仓更、沧江、洛万等乡镇,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负责人、学生及家长代表座谈,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一、政策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期,特别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麻雀校”,农村教育资源得到初步整合,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200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

3、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各地制定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2002年,贵州省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办学的原则,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撤并校点工作,一些教学点、复式班和村小相继关闭,当年全省小学数量减少了近4000所,教学点减少了40298个。随着贵州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学龄人口逐步向城镇聚集。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

4、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2012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26号),明确提出要通过中小学布局结构的调整,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至此,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撤并校点工作在全省全面铺开,我市出台了《兴义市2012-2020年期间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并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撤并校点工作。二、基本情况2012-2015年春季学期,兴义市先后撤并中小学校(点)60所(个),教学班187个,涉及在校生2486人(班均13.3人)。目

5、前,全市有小学校点186所(个),教学班1593个,在校生61727人,其中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完小18所,教学班235个,在校生10303人;乡政府所在地及村级完小79所,教学点37个,教学班612个,在校生16205人。有完全中学11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职业高中2所,职业初中1所,共有初中教学班694个,在校生36047人;高中教学班432个,在校生29264人。其中乡镇有完全中学4所,教学班92个,在校生4082人;有初级中学30个,教学班394个,在校生20848人。按照《兴义市2012-2

6、020年期间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规划》,至2020年,我市还将撤并22所农村中小学校,其中小学18所,教学班62个,在校生654人(2015年春季学期数据,班均10.5人);中学4所,教学班35个,在校生977人(2015年春季学期数据,班均27.9人)。农村中小学撤并校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兴义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兴义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助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助推城镇化进程。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学龄人口向城镇聚集

7、已成为新常态。撤除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学点,重新配置教育资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二是重新配置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规模较小的学校和教学点,推动了薄弱学校的改造和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把撤并学校的教师和资产向并入学校集中,使并入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缩小了区域间的办学差距,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三是改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集中到寄宿制学校学习,解决了每天的路途奔波,保证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8、通过学校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变,逐渐养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习惯;集体生活的历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集中供应饮食,一日三餐科学搭配,保证了农村学生的膳食营养,使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7是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