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ID:43186197

大小:11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8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试题(卷)历史说明:1.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7页。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第I卷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小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三月,矩伯为参加恭王的A常典礼,与裘卫(常管裘皮生产的小官)用朝觐的玉彰、赤琥等物交换了约1300多亩,荣伯、定伯等执政大臣命令有司主持双方土地交易。这说明西周中期A.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B.土地交易呈现合法化C.商品经济极

2、大地繁荣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2.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时,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这表明A.内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军机处成为新宰相机构C.军机处能够制约皇权D.通过权力迁移加强皇权3.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B.削弱了地方的权力C.完善了屮央集权模式D.强化了君主的权力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

3、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明性1.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表明A.人民代表

4、大会制度在全国实施B.新中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C.政协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D.各党派开始探索新的民主机制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据此推断A.北宋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B.北宋南方精耕细作技术成熟C.北宋经济实力超过了唐代D.唐末五代时期南方相对安定4.明万历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

5、遥。材料说明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5.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6.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C.江浙

6、地区经济出现衰退D.“海禁”政策的大力推行11・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4938745135105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12.《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E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E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

7、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13.魏晋吋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塑存在导致了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14.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