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

ID:43193461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8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_第1页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_第2页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_第3页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_第4页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考研资料》试题补充成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3-2009年试题答案补充一、名词解释1、汉书:东汉班固承其父班彪所著之《史记后传》,以20余年的吋间,修成汉书120卷。全书分为12纪、8表、10志、70传。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西汉230余年间的史事人物。《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的断代史,在史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五胡十六国:东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相继在北方建立了: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成(汉)、后燕、南燕、北燕、后秦、夏、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的

2、历史,以“瀝水之战”(38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3、简牍:中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纸被普遍使用后才逐渐废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重要的发现有:西汉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经书;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遣册集银雀山汉简等。古代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抄件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珍贵的书法墨迹。对简牍的发现与研究,是近代学术界的成

3、果之一。4、温县盟书:春秋时流行盟誓活动,诸侯内部为巩固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此类活动。盟誓时在地面掘坎,杀牲取血后放入坎内,并把盟词放在牲畜Z上。20世纪40年代初在温县武德镇附近掘获一批盟书,均为墨书,因当时地属沁阳,又称“沁阳盟书1979年,在西张什村,又发现大批墨书盟书,即为“温县盟书”。80-82年对遗址进行发掘,在1号坑坎内发现盟书4588片,还出土大量石圭集部分石璋,石简等。推测主盟人可能为韩简子。此发现丰富了人们对春秋盟誓制度的认识,对研究东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5、灵井人:发现于河南省许昌市灵

4、井镇西侧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被称之为灵井人。2005年6月进行首次考古发掘,至今共发掘259平方米,岀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约3万件,另出土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据灵井动物群灭绝动物占44%的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时代为距今8-10万年,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上最敏感吋段;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遗址出土大量打制和使用的骨器,数量是国内同类遗址中最多的;人类颅骨化石年代在距今10万年左右,也是自1994年南京汤山人颅骨化石发现以来再未有

5、过的珍贵材料。6、大荔人: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距今18・23万年。发现完整的头骨化石,代表青年男性,形态较北京人进步,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早期智人。大荔人的发现为我国找到了直立人向智人前进的一个过渡标本,因此意义重大。7、直立人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8、间接打击法:

6、是打击石片的一种方法。即在打击石片时石锤的重力不直接落在石料上,而是用一根木棒或骨棒做屮介物,放在石料上,然后用石锤猛击木棒或鼓棒中介物,使之产生石片。用该方法打击的石片一般器体狭长。9、河姆渡文化:70年代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主要分布在宁绍平原东部地区。该文化分早晚两段,早期年代约为BC5000至BC4000,晩期为BC4000至BC3000。河姆渡文化发现有木结构房屋遗迹,大量的石、骨、木、陶质器物及稻作遗存,植物、家畜和野生动物遗骨。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成批的骨相,它是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在肩臼处凿一方孔

7、以安柄。此外还有双孔石刀。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泥质夹碳黑陶。主要器物有釜、罐、鉢、盘和支座,晚期釉曾加了葢、釜形鼎、异形鬻。纹饰以绳纹为主,并盛行刻画纹等。也有一些彩陶,晚期出现红衣彩陶。他还出土了精美的牙雕及骨雕。10、列鼎列籃:所谓“列鼎”,即“列鼎而食”。在同一墓中发现的诸鼎,其形制、花纹、铭文彼此相似,而大小则不同,即其尺寸依次递减,陈列起来,形成有规律的序列,即列鼎。列鼎制度是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能否使用列鼎和使用数量多少的规定。这种礼制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

8、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列箧和列鼎一样都是礼器,它是配合列鼎使用的一般箧的数量比鼎少一个,比如九鼎八箧、七鼎六箧等。九鼎:牛、羊、豕、鱼、腊、肠胃、膚(肤)、鲜鱼、鲜腊七鼎:牛、羊、豕、鱼、腊、肠胃、膚(肤)五鼎:羊、豕、鱼、腊、膚或肠胃三鼎:豕、鱼、腊(另说羊、豕、鱼)一鼎:豕(豚)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