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古森林遗迹

海底古森林遗迹

ID:43199108

大小:1.8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02

海底古森林遗迹_第1页
海底古森林遗迹_第2页
海底古森林遗迹_第3页
海底古森林遗迹_第4页
海底古森林遗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底古森林遗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5班肖晶玲黄馨怡制作海底古森林遗迹深沪湾全长有6公里,岸上林木繁茂。深萨湾一带的海滩,退潮时可以见到分布约整整一平方公里的古代森林遗迹和近万年的牡蛎礁,是研究台湾海峡西岸击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植物及升降运动,海陆变迁的宝贵实物资料。国家海洋局已批准建立海底古森林遗迹。石圳海岸地质地貌景观自然保护区,该地区可供海内外旅客观赏,作为一高级科学旅游区深泸湾海底古森林的介绍保护区以保护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遗迹为核心,还包括海湾内的牡蛎礁和海岸自然地质地貌、名胜古迹、防风林带以及石圳海岸海蚀变质岩自然剖面。目前,已发现24株古树桩,其中22株在中潮区、2株在低潮区。最大树桩

2、面直径达100厘米,最小为30厘米。树桩露出滩面1—30厘米,时有些被沙淹没,据地震仪测定,古树桩埋藏部分的长度可能为20—25米。保护区不但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是旅游胜地。保护区气候条件优越,名胜古迹甚多,在其周围有清朝率兵统一台湾名将”施琅博物馆”,有在闽台一带名闻遐尔供奉妈祖娘娘的“深林寺”、“镇海官”、“百公庙”、“崇真殿”、“宝泉庵”,有壁山栈道、烟墩山峰火台、狮峰石刻等。国务院1992年批准建立的保护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海底古森林、杜蛎礁、海蚀变质岩等,这种类型的保护区不仅在我国独一无二,即便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保护区的建立,可为

3、研究古海洋,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研究台湾海峡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运动及太平洋地质板块运动,研究泉州古港海外交通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福建泉州·晋江一带有过“沉东京,浮福建”的古代传说,且影响深远。海底古森林将有助于深泸湾和台湾海峡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研究。深泸湾海底古森林的价值深沪湾海底森林的位置?地理结构?深沪湾海底森林的历史年代?形成原因?请在书中找答案“沉东京、浮福建”的说法在闽南地区流传了不知有多少岁月,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突然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于是,一座繁荣的城市“东京”就这样沉没到海底。而福建却很幸运,像一艘大船在地震的震浪中

4、漂荡浮动,没有跟着沉没到海里去。这就是“沉东京,浮福建”的传说。经考察此说并不是“捕风捉影”。闽南滨海从惠安至诏安曾先后发现残存的“东京大路”或“往东京大路”石刻有19处,石刻处或有入海的石砌斜道,在漳浦古雷城堡也刻有“东京大路”。同时,闽南乃至粤东潮汕以东海域常捞起人类活动遗物陶片、瓦片、石臼等物。“沉东京,浮福建。”海底古森林的图片原来,南宋末年,蒙古人的铁骑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宋兵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陷。为逃避元兵的入侵,宰相陆秀夫带着幼主赵昺来到福州,以后又迁移到福建东山岛东南一座叫做兄弟岛的岛上称帝,并在岛上搭建临时的都城,建筑规格一如原来的国都东京。人们怀念

5、故国,就仍然称这座临时的都城为“东京”或“小东京”。随着南宋遗民的大批流入,“东京”日益繁荣,交通发达,舟楫往来不绝,沿海一些地方都刻碑指引方向。但是,悲剧终于发生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里,正当人们熟睡之际,大地突然剧烈地震动起来,大地震套着小地震,同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海啸,兄弟岛犹如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颠簸不已。诸大臣见势不妙,急忙抱着小皇帝登上大船向南驶去。那些来不及上船的老百姓们,随着整座城市,还有偌大的岛屿,就在阵阵的大小地震中,沉没到汪洋大海之中。“沉东京,浮福建。”国家级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建立的。保护区位于晋江市深泸湾内,面

6、积31平方公里,其保护对象为海底古森林、牡蛎礁和海蚀变质岩等。这种类型的保护区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保护区濒临台湾海峡,地理结构奇特,名胜古迹甚多,自然风景优美,社会经济人文条件优越。区内埋藏于潮间带经历7800多年历史的油杉树林遗迹有20多棵,大片成长于数千年的牡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以及可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深沪湾海底古树桩民间早有发现,但不知其科学价值,长期未能引起注意。其实,福建泉州、晋江一带早就有“沉东京、浮福建”的古代传说,且影响深远,这可能是指深

7、沪湾陆地的沉没,扦可与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相联系。80年代以来我国地震专家首次在福建、广东沿海调查“沉东京”与历史地震的关系,为现代地震预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资料。海底古森林和牡蛎礁遗迹的严格保护,将有利于深沪湾和台湾海峡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研究。7000年前的海底古森林和近万年前的牡蛎礁等珍贵的“自然古迹”以及深沪湾海陆变迁的生动史话,对科学工作者或是游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保护区既可对群众进行科普教育,使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又可为发展海滨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