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

ID:43205952

大小:55.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7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战国吋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授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

2、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的措施,它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即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军功爵制,故选C项。【答案】C3.(2016-成都高三摸底)阅读下面材料:《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林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A.①)B.②D.④C.③【解析】结合史实可知,①体现的是商鞅立法,没有明显夸大,故排除A项;结合史实可知,②是商鞅为打戲变

3、法阻碍釆取的措施,故排除B项;结合史实可知,③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结合史实可知,④符合史实,没有夸大成分,故排除D项。【答案】C1.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解析】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D2.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

4、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的叙述错误。【答案】D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上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

5、史发展趋势和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答案】C[能力提升]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毛泽东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哨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

6、,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屮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屮你得出什么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第(2)问,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哨法盛刑,以虐戾为俗”即法律过于严酷;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

7、括即可。【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徳、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