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

ID:43214422

大小:1.2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03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_第1页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_第2页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_第3页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_第4页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昌区吴婉茹·2015雾霾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华师一附中吴绾茹(1)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的热议。2015年两会前夕,著名调查记者柴静带着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登陆优酷头条,上线仅1天的点击量已破599万,被点赞6万多次。柴静的雾霾纪录片引发热议,网友反应各不相同。一方面,该纪录片获得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唤起了新一轮关注环保的热情。但也有不少网友发表看法,认为该片以名人效应和煽情为手段,主旨是去工业化,未能认识到环保水平只能逐步改善,如果一味强调去工业化会造成严重就业危机和社会问题。归根结

2、底,两种观点之争实质就是“发展”与“环保”之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争。(1)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的热议。知识范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设问类型:认识-评析类解题技法:该题属于收敛型的综合型认识类试题,要求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对“热议”现象谈认识,需要从“是什么”(明确“热议”的实质)、“为什么”(热议现象存在的理论依据)、“怎么办”(对待“热议”的正确态度及理论依据)角度入手作答,运用演绎分析进行论证。(1)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的热议。答案:

3、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由于人们认识该片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出现争议是正常现象。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该片引发的争议有助于我们环境保护观念与时俱进。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该片引发的争议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纪录片《穹顶之下》借助新媒体对唤起公众的环保热情所起的积极作用。尽管柴静的纪录片遭遇很大的争议,但其互联网思维和对环保的推动作用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在许多人还在热衷讨论什么是“新媒体”、

4、“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柴静和她的团队们已经悄然做出了他们的新媒体产品,而且免费发布到了全网。纪录片《穹顶之下》动员了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认识到雾霾的危害,知道自己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被感动了,通过她的节目知道了全国统一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也纷纷表示愿意以“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拒绝过度包装”、“拒绝吸烟”等实际行动为治理雾霾做贡献。专家将柴静的这次行动看作“互联网时代的公民调查”,认为“她居于调查的动员,将引发新一轮的、更广泛的从立法完善到公共政策调整再到公民个人作为的治霾行动。”(3)结合材料,请就公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破解

5、十面霾伏”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3)结合材料,请就公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十面霾伏”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设问类型:开放探究类解题技法:要求学生发散性思维,但不能漫无目的、言之无物。要求仔细阅读材料和要求,不能“想当然”,利用原理来诠释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步骤:一、归纳有效信息,寻找理论支撑;二、运用基本理论,开展演绎分析。结合问题探究措施·破解雾霾难题中公民的作为(3)结合材料,请就公民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十面霾伏”提出两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建议。答案:①每个公民既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观,又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6、为减少雾霾,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用个体的行动推动整个生态文明的整体发展,②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对于发现污染源和造成污染的个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要积极监督和举报,并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处理。③从点滴做起,“少用一度电”、“少开一天车”、“少吸一口烟”,重视量的积累,推动空气质量和环境质的转变。(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命题思路基本原则:长效性的、符合“三贴近”原则、有时代性、有思辩意味的时政话题。是高考大纲的重要考点但往届高考考查较少或长期没有考查的知识点。命题思路时政背景选择理由:柴静的纪录片引发热议是一个文化热点现象,但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

7、互联网思维”,前者是具长效性的时政重点,后者是有鲜明时代性的新热点,两者共性又都符合“三贴近”的原则,都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命题思路考点选择理由:本题考查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式及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等知识。均选择小切口的命题方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文化传播的方式、特点”近年来高考考查较少,力图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虽然考查较多,但力图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