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

ID:43220176

大小:2.4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04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_第1页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_第2页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_第3页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_第4页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 真菌与藻类引起的疾病水产动物由真菌(fungus)引起的鱼病,叫真菌病,真菌具有细胞壁,真核的单细胞或多细胞体,危害水产动物的主要是藻菌纲的丝状真菌。1.真菌1)真菌具有细胞壁,属真核微生物;2)真菌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2.真菌的类型:1)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2)丝状真菌:如水霉、绵霉等3)大型真菌:如香菇等第一节 真菌性鱼病3真菌性鱼病的特点:1)真菌性鱼病的病原主要为丝状真菌;2)不仅危害幼体和成体,而且也危害鱼卵3)真菌性疾病无理想治疗方法4)真菌性鱼病在淡水鱼类中较多,如水霉和绵霉引起的肤

2、霉病、鳃霉引起的鳃霉病等;但海水鱼类中较少,目前仅知2种。第一节 真菌性鱼病水霉病是鱼体表的一种真菌寄生引起,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为淡水鱼类常见的真菌病之一1.1病原: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10多种,最常见的属于水霉(saprolegnia)和绵霉(Achlya)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1水霉病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一端象根一样附着在水产动物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称为内菌丝,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伸出体外的称为外菌丝,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可长达3cm,形成肉眼可

3、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当环境条件不良时,外菌丝尖状形成棍棒状,同时其内积聚稠密的原生质,并生出横壁与其余部分隔开,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厚垣孢子。1水霉病水霉属用无性和有性两种方法繁殖新的菌丝生活史:无性生殖:产生动孢子第一动孢子 第一孢孢子第二动孢子 第二孢孢子有性生殖:藏卵器和雄器分类的重要特征绵霉生活史 第一动孢子被抑止,从动孢子囊产生没有鞭毛的动孢子成群地聚集在动孢子囊。经过一段时间休止后逸出而留下空的细胞壁,在动孢子囊口呈蜂窝状。1.2流行情况: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感染;温度适应范围广,适宜繁殖温度13-

4、18℃。活鱼卵即使有孢孢子寄生也不长出外菌丝;当卵死亡时迅速繁殖。水霉病1.3症状:当鱼体受伤以后,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生长,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外菌丝已长出灰白色的棉絮状物,故称白毛病。菌丝的一端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上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菌丝茁壮整齐,呈白色或灰白色。使鱼受刺激后产生大量粘液,由于霉菌可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躁不安,不断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瘦弱而死。水霉病水霉病1.4病理变化:由于菌丝吸取鱼皮肤和皮肤组织内

5、的营养,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1.5诊断:根据患病鱼类或鱼卵表面的“白毛“症状可初诊;然后镜检确诊;鉴定水霉种类只有培养。水霉病1.6防治:预防:1)拉网、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2)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3)用食盐与小苏打(1:1)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泡病鱼,1立方米水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4)受了伤的亲鱼,可直接在伤口上涂抹高浓度的龙胆紫或高锰酸钾,防止水霉菌感染。治疗:1)用0.15~0.2ppm孔雀绿或2~3ppm亚甲兰全池遍洒;2)用65~70ppm孔雀绿浸泡3~

6、5min(鱼);或用6~7ppm浸泡鱼卵10~15min.2鳃霉病2.1病原体: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的组织中生长;另一种是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的鳃霉,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过软骨生长,纵横交错。2鳃霉病2.2流行情况:通过孢子与鳃直接接触而感染;敏感鱼类有草、青、鳙、鲮、银鲴等,其中鲮鱼最为敏感。热天易发病,5-7月为甚。鳃霉病2.3症状:感染

7、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即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诊断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鳃霉病2.4病理变化:鳃有出血、淤血或缺血,严重时高度贫血。2.5诊断:镜检鳃时见有大量鳃霉寄生2.6防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1)经常向池中注入新水,改善鱼池水质,可减少此病发生。2)改用稻草粪肥直接沤水法为混合堆肥法来培育鱼苗鱼种,改茶饼清塘法为生石灰清塘法,可以预防鳃霉病

8、的发生;3)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3.1病原:霍氏鱼醉菌,属藻菌纲,鱼组织中主要有2种形态:球形合胞体和球形内生孢子生活史:病鱼死后,体内的球形合胞体的囊壁破,原生质团伸出,原生质团或球形合胞体被鱼摄食,消化液作用下分裂,形成许多单核或双核的变形虫状体,不久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