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简介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

ID:43232657

大小:674.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05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_第1页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_第2页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_第3页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_第4页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波谱分析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有机波谱分析简介1.常见有机波谱2.有机四大谱及其特点3.电磁波谱与有机光谱的对应关系第八章核磁共振谱1.常见有机波谱常见有机波谱2、有机四大谱及其特点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优点:样品用量少,准确快速UV:0.01-5mgIR:0.1-1mgNMR:1-5mgMS:0.000001-0.1mg缺点: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NMR:50-1000万UV:2-20万IR:3-50万MS:20-500万3.电磁波谱与有机光谱的对应关系λ/nmλ/cm-1能量升高二、核谱共振谱1.核磁共振产生的基本原

2、理2.化学位移3.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4.谱图解析1、核磁共振产生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无线电波与处于磁场中的自旋核相互作用,引起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1945年StanfoldUniversity的F.Bloch(布洛赫)HarvardUniversity的E.MPurcell(珀塞尔)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他们于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某些质量数或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不为零。其中1H、13C、31P核的自旋量子数I=1/2,它们在磁场中有两种自旋方向。,H0顺磁取向(α)反磁取向(β)能级差△EH0为外加磁场强度;γ为核常数,称

3、为核磁比,是一个因原子核不同而异的比例常数。如果用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质子,且光量子的能量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级差时,质子即吸收光量子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固定磁场H0,改变频率ν,这种方法叫扫频;另一是固定频率ν改变磁场H0,这种方法叫扫场。一般的核磁共振仪中多用扫场的方法。吸收强度磁场强度2、化学位移1)化学位移的产生与屏蔽效应·H0H`感应磁场屏蔽效应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越大,只有增加外加磁场强度才能引起共振。这种原子核由于化学环境不同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叫化学位

4、移,它是核外电子云的屏蔽效应引起的。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其化学位移不同。例如:单峰三个峰常用四甲基硅烷((CH3)4Si,TMS)做标准物质。2)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与测定τ=10-δ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A电子效应一般吸电子基团可使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屏蔽效应较弱,易在低磁场区发生核磁共振,δ值较大。如:CH3-C:δ=0.9;CH3-N:δ=2.3;CH3-O-:δ=3.3B磁的各向异性去屏蔽区δ=4.5~5.9δ=9.5屏蔽区δ=2~3ppm4)峰面积和质子数的计算化学环境相同的质子在同一磁场强度下跃迁,跃迁的质子数越多,吸收的能量越多,吸收

5、峰的面积越大,所以吸收峰的面积与产生吸收的质子数成正比。2-甲基-1-丁烯-3-炔3、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图中,吸收峰通常不是单峰,而是一组多重峰。这是由于受不等性质子自旋的影响。故这种裂分现象俗称自旋裂分。2121这种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称为自旋耦合偶合常数J2112121212一般来说,相邻碳上有n个同类质子时,吸收峰裂分为n+1个小峰5、核磁共振谱的解析计算不饱和度:Ω=1+n4+(n3-n1)/2n4为四价原子数目;n3三价原子数;n1一价原子数解析NMR谱主要是查看共振信号:组数——说明有几种不同的质子位置——质子所处的化

6、学环境强度(峰面积)——各类质子的相对个数比裂分情况——相邻碳上有几个质子例1:推测有如图11-41的1HNMR、分子式为C4H10O的化合物的结构作业:3、1)3)5)4、5、7Ω=1+4+(0-10)/2=0饱和化合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