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分析技术》ppt课件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

ID:43239599

大小:8.23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10-07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_第1页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_第2页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_第3页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_第4页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erp分析技术》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过事件相关电位理解精神障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2013年10月30日精神障碍以及因为残疾而丧失额健康年数(精神障碍出现在富于产出的年龄范围)(datafromVictoria,Australia).报告内容1.精神分裂症2.精神分裂症的神经机制3.干预和治疗新策略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JohnNash1925-美丽的心灵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一张是患者的MRI?EnlargedVentricleGrayMatterLossinSuperiorTemporalGyrusEnlargedTemporalHornPortionofVentricleIncreasedF

2、luidSurroundingCortexGrayMatterBrainMRIofpatientwithschizophrenia.Severeexample.NormalMRI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部疾病(braindisorder)精神分裂症的概念英文:schizophrenia中文:精神分裂症日文:统合失调症香港:思绪失调症Kraeplin:早发性痴呆EugenBleuler精神分裂症:概念病因未明的一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精神分裂症:概念通常意识清晰无智能障碍自然病程迁延多数呈复发和加重,慢性化和衰

3、退的过程部分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流行病学患病率和发病率:终生患病率,1%;年发病率万分之一。发病高峰:男性15~25岁(平均21岁);女性稍晚,平均27岁。我国1993年调查:终生患病率:6.55‰;性别差异,在35岁年龄以上组明显,男、女,1:1.6;城市高于农村;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我国目前患者:近700万。自杀率:三分之一的患者自杀未遂,10%死于自杀。临床表现横向维度纵向维度临床表现前驱期症状发病期症状1.思维症状2.感知觉症状3.情感症状4.认知缺陷症状5.意志与行为症状6.人格改变7.其他症状精神分裂症:显症期症状思维症状:核心症状1.思维联想障碍:2.思维内容

4、障碍:3.思维属性障碍:4.思维贫乏:思维联想障碍联想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wordsalad)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诡辩症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内容障碍各种妄想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妄想内容荒谬、结构松散、易于泛化思维属性障碍反映患者自我与外界的界限消失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思维贫乏阴性症状感知觉症状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言语性幻听真性幻觉vs假性幻觉急性期,对患者影响大情感症状情感迟钝、淡漠:情感不协调(与自己的思维内容、外界环境刺激)矛盾情感情感低落-抑郁认知缺陷症状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抽象思维障碍:概念的分类和概括等、执行功能障碍(WCST

5、)信息整合障碍抑制功能障碍(感觉门控缺损)社会认知功能缺陷意志和行为症状意志减退或缺乏:被误认为“懒”病理性意志增强(与妄想内容有关部分)矛盾意向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亚木僵、违拗)临床表现:阳性症状positivesymptoms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等阴性症状negativesymptoms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征社会职业功能损害工作人际关系自我照料阳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木僵阴性症状情感平淡言语减少意志减退动机缺乏社会性退缩认知缺损注意记忆执行功能(如:注意力)共病物质滥用情感症状抑郁无助自杀焦虑激越敌

6、对MaguireGA.AmJHealth-SystPharm.2002;59:S4-S11.}}内外102030405060好功能精神病理学差年龄(年)病前期前驱期进展期稳定期 复发精神分裂症的自然发展过程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综合评定(CIDI、SCID)排除诊断诊断时注意点将精神症状与发生这种症状时患者的心理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反复观察患者正确估计精神因素的作用同时有躯体疾病Schneider一级症状、症状群(syndrome)鉴别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人格障碍等。核心概念遗传(素质)和环境(应激)因素的交互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精神分裂症

7、的发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因素: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预期发病率越高双生子研究:MZ同病率比DZ高4~6倍寄养子研究:S母亲的寄养子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双亲的寄养子遗传因素分子生物学研究染色体异常:5号、11号、21号、8号、19号、X等基因:多巴胺系统(TH基因、MAO基因、COMT基因、DAT1基因、D1受体、D2受体);5-HT系统(5-HT1A、5-HT2A、5-HT2C受体基因等)、神经调节蛋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