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

ID:43265155

大小:250.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_第1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_第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_第3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_第4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生产性毒物中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概念:•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toxicant)。•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1.来源: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oC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2.存在形式:

2、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气态毒物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可形成蒸汽,如碘等可经升华,苯可经蒸发而呈气态。•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可形成雾,如镀铬作业时可产生铬酸雾,喷漆业时可产生漆雾等。•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速冷凝、氧化可形成烟,如熔炼铅、铜时可产生铅烟、铜烟和锌烟;有机物加热或燃烧时,也可形成烟。•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μm的固体微粒则称为

3、粉尘。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粉状物质在混合、筛分、包装时均可引起粉尘飞扬。•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aerosol)。•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和冲料,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有些作业虽未应用的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亦有机会接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例如,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场

4、所(地窖、矿井下的废巷、化粪池、腌菜池等)作业接触硫化氢,含砷矿渣的酸化或加水处理时接触砷化氢而致急性中毒者常文献报告。•(一)呼吸道•因肺泡呼吸膜极薄,扩散面积大(50-1002),供血丰富,呈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而中毒。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未经肝脏的生物转化解毒过程即直接进入大循环差分布全身,故其毒作用发生较快。•气态毒物经过呼吸道吸收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浓度高时,毒物在呼吸膜内外的分压差大,进入机体的速度较快。其次,与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报分配系

5、数(blood/airpartitioncoefficient)有关。分配系数大的毒物,易吸收。例如,二硫化碳的血/气分配系数5、苯6.85,甲醇为1700,故甲醇较二硫化碳和苯易被吸收入敌国液。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水溶性较小的毒物如光气、氮氧化物在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不易到达肺泡;水溶性较小的毒物如光气、氮氧化物等,因其水溶性较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较小,故易进入呼吸道中吸收。•气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情况颇为复杂,受气道的结构特点、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皮肤•皮肤对外来化合物具有

6、屏障作用,但确有不少外来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如苯胺、三硝基甲苯等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铅)等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入血管而引起中毒。•毒物主要通过表皮细胞,也可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但皮肤附属器仅占皮肤表面积的0.1%~0.2%,只能吸收少量毒物,故实际意义并不大。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脏的生物转化解毒过程即直接进入大循环。•毒物经过皮肤吸收分为穿透皮肤角质层和由角质层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的二个阶段。毒物穿透交织层的能力与其分子量的大小、脂溶性角质层的厚度有关,分子量大于300

7、的物质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角质层下的颗粒层为多层膜状结构,且胞膜富含固醇磷脂,脂溶性物质可透过次层,但水溶性物质难以进入。毒物经表皮到达真皮后,如不同时具有一定水溶性,则很难进入真皮的毛细血管,故易经皮吸收毒物往往是脂、水两溶性物质。•某些难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如金属汞蒸汽在浓度较高时也可经皮肤吸收。皮肤有病损或表皮屏障遭腐蚀性毒物破坏,原本难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进入。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接触皮肤的部位和面积,产生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均可影响毒物经皮吸收。•(三)消化道•毒物可经消化道吸收,但在生产过程中,毒物经消化道摄入所致的职业中毒甚为少见。由于个人卫生不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