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

ID:43269847

大小:101.6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9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2单元测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①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三次突破发生在唐、宋之际,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士''在宋代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正是唐、宋之间一系列变动的结杲。“士"的政治地位的文化使得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②第一,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势力割据地方,式人横行中国。所以五代最后一位皇帝周世宗已感到必须制裁式将的跋扈,因此开始“延儒学文章之士''讲求文治。宋太祖继周而起,更是有计划地“偃式修文”。

2、"士”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愈来愈高。③第二,六朝、隋、唐的门第传统至五代已差不多完全断绝了。宋代的“士”绝大多数都从“四民,,中产生,1069年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条铁证足以说明宋代“士''即从“民”来,而且人数激增。④第三,“民'‘变成“士"的关键在科举考试,而宋代制度则是重新创建的,与唐代科举仍受门第的控制不同。五代科举则在武人手中,考试由兵部执行。周世宗才开始重视进士,考试严格,中进士后如才学不称,还会斥退。宋代重建科举,考卷是“糊名”的,极难作弊,进士人数则大增,唐代每科不到二三十人,五代甚至只有

3、五六名,宋代则每科增至数百名。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民”成“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政治主体,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而已。⑤宋代儒学一开始便提出“回向三代",即重建政治秩序。这不但与朝廷的意图相合,而且也是一般人民的愿望。唐末五代的县令多出身式人,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地方吏治坏得不能再坏了。所以老百姓希望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他们第一次看到宋代重开科举,参加考试的士人纷纷出现在道路上,都非常兴奋,父老指着他们说:“

4、此曹出,天下太平矣。”⑥必须认识这一背景,然后才懂得为什么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也是孔子的原意,即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回向三代”便是强调政治秩序(“治道”)是第一优先。庆历和熙宁变法是把“治道''从理论推到实践。张载、程赖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张载说“道学与政事"不可分开,程颐也认为“以道学辅人主”是最大的光荣。不但儒学如此,佛教徒也同样推动儒学的政治革新,他们认为政治秩序如果不重建,佛教也不可能有发展的前途。《中庸》和《大学》同样是佛教高僧如智圆、契嵩等所推崇。因此佛教在宋代的“入世转向”首先也集中在“治

5、道”。⑦宋代“士"以政治主体自居,他们虽然都等望于“得君行道二但并不承认自己只是皇帝的“工具",而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最后的权源虽在皇帝手上,但“治天下”之“权”并非皇帝所能独占,而是与“士”共同享有的。他们理想中的“君”是“无为”得虚名,实际政权则应由懂得“道”的士来运用。在这一心态下,所谓“道学”(或“理学”),第一重点是放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节选自《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著,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士认为自己不仅是文化主体或道德主体,更是政治主体,因此他们相信口己完全有责任有能

6、力治理好天下,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了。A.宋代儒学强调重建政治秩序,不但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百姓愿望,因为宋代朝廷对唐朝吏治败坏、武人横行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B.宋代儒学复兴的重点放在“治道”上面,这不仅符合孔子的原意,他们更将理论推向实践,张载和程颐最初都参加了王安石变法便是明证。C.宋士虽都寄望于“得君行道”,但同时也认为权应由君与士共享,•正是基于这一心态,“道学”的重点孕在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O解析:

7、A项,“皇帝只需要放权就可以厂错,是“与'士’共同享有"。B项,强加因果。C项,张冠李戴,原文中指出参加王安石变法的是程颖

8、,而非程颐。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先提出唐、宋Z际是屮国历史上第三个全面变动的大时代,这一时代变化使得宋士取得空前未有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得宋代儒学复兴重点放在“治道”上。B.第②③④段紧承第①段,并逐段递进,先指出宋士政治重要性的提高,进而指11!其产生来源及其产生“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原因,具体阐述宋士政治地位的提升。C.第⑤段指出宋代儒学提出的“重建政治秩序”既符合朝廷意图,也符合一般百姓愿望。正因如此,第⑥段举例重点论述张载等宋儒在“治道”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D.第⑦段总结全文,并照应文章开头,指出

9、正是因为宋士在政治地位上的变化,政治心态也随之变化,要求与皇帝“同治天下二从而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辐B輕融项,“逐段递进”错,第②③④段是并列关系。2.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