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ID:43270019

大小:15.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8

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_第1页
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_第2页
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班社会活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班社会动:我们的二十四节之冬至活动目标:1.感受冬至节的喜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2.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3.感受传统节日所带来的节日气氛与快乐活动准备:1.课前知识经验2.PPT课件、相关教具活动过程:一、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

2、,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

3、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二、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 (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

4、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

5、。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三、庆冬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四、畅冬至 1.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2.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幼儿制作节气绘本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6、活动反思:我们班的特色阅读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孩子们在每天、每周、每月的活动中熟悉节气的知识。此次集体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内容的安排有些太多,原来设想是先预告式的知识传播,在通过其他活动环节的重点内容的学习。应该在活动上有重难点的体现。经过反思,我想在选材上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活动环节的设计要多充满趣味性,让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我自己,首先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丰富对课堂的经验。课前准备充分,PPT更加细化活动设计基于孩子的发展与兴趣,以孩子的角度去提问,学会正确有效的引导孩子,多一些与孩子的互动。不论何时,孩子都是主体地位,我将

7、继续调整与改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