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

ID:43275556

大小:38.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8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_第2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_第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_第4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谈【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猜想、交流、实践和反思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展猜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让学生在体会数学知识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猜想能力;探索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猜想结论”的基本过程。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培养猜想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与猜想。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中著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因为有了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努力探索,并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探索性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联想,主动反思,将会使他们以

3、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氛围。1.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是培养猜想能力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接受辨别事物的前哨,是启动思维活动的按钮,观察是否深刻,决定了辨别思维的结果取向。因此,在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不要按某种套路求解,而首先要去仔细的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例如: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故事里出现

4、了一串神秘的数字,将这串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1,2,3,5,8,……则这串数字的第8个数字是¬¬_______。要从已知数列前面的数字结构中观察规律,起初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后一数与前一数的差分别为0,1,1,2,3,……当然这样揭示的所谓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干扰需要再深刻的观察,更细致地分析,从中可以找到真正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面两个数之和,学生依据观察到的这种规律,可以猜想出第8个数是第6个数与第7个数的和为21。2.在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5、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首先必须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必须转变,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精选并据此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交流分析和整理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这个结论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掌握了相关的基础

6、知识,理解了某些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技能也就随之提高了。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不要直接把定理抛给学生,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①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纸片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如图1)并在各个角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用准备好的小剪子把∠b,∠c剪下来与∠a拼在一起(如图2),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学生通过拼

7、角发现,有一条过∠a顶点的直线l与bc边平行。于是学生找出了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定理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通过拼图猜想出了定理的证明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并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在探索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快感,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3.从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类比、联想是提高学生猜想能力的关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接近的事物开

8、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系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通过对一些个别特殊情况的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般性结论,或者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从而完成对事物的推测判断、获得新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引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