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

ID:43282862

大小:4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30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_第1页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_第2页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_第3页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_第4页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的思考——以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江玲玲作者简介:江玲玲(1989—),女,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2010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播学。(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将一骑车女子撞伤后,发现伤者在血泊中记车号,药家鑫连刺受害者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案发当晚,在距现场不远的地方,药家鑫还将两人撞伤后逃逸,被周围群众发现堵截并报警。案件发生后,立马激起千层浪,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在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前,网络舆

2、论已经给被告人药家鑫做了“判决”——死刑。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不服上诉,陕西省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了药家鑫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6月7号,药家鑫被执行了死刑。案件已经尘埃落定,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所做的判决是在一个一边倒的网络舆论环境下做出,法官还能否坚守自己作为公正、独立的法律人这一法律地位,仅仅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则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顺应民意的判决在学术上值得深入探讨。

3、一、网络舆论及其特点21世纪,信息化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正以超乎世界想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各个领域,人民越来越广泛地通过网络来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言论权,网络舆论概念应运而生。从广义上来讲,网络舆论就是依靠网络作为传播渠道而形成的舆论,或者说公众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而形成的舆论。从狭义上来讲,网络舆论是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所共同反映与形成的多数一致的意见。参考文献:【1】蒋乐进.论网络舆论形成与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08).【2】张品良.网络传媒

4、对经典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3】李博.浅析议程设置理论中受众的反作用[J].北方文学,2011,(06).【4】尹振国.论网络舆论对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负面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网络舆论有着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信息的特点:(一)、网络舆论具有高速传播能力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其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呈现的新闻信息发布模式,网状结构使信息流动路径变得多样化,网众只要利用代理服务器等技术就可以避开各种控制与障碍,

5、选择不同的路径交互随意、随时随地发布与接收新闻信息。2]世6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只要在网络发布,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通过网络查看,发表看法和观点,与他人交流。药家鑫案,正是通过网络这一舆论平台,广泛传播,并迅速走向公众的视野。(二)、网络舆论可控制性程度较低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自由的虚拟世界,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充分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言论权。由于网络传播的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加上广大网民素质普遍不高,道德感不强,一旦出现反面的、情绪偏激等情形,这一势头就难以控制,甚至陷入“舆论审判”的尴尬境地

6、。正如,山西陈醋醋精勾兑事件,负面影响难以控制和消除。(三)、网络舆论主体的主动性更强网络舆论的特点就是交互式传播,世界上各个地点的人不论在现实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在网络上传播信息。当网民一改往日的受众角色转为传者,他们对信息传播的主动性是前所未有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发生后,网民们在BBS、博客、微博等互动平台中激烈的讨论药家鑫的定罪量刑问题,在还未进入审判程序时,网民们几乎形成统一战线的认为应当判处药家鑫死刑立即执行,最终的结果也正如网民们所判断的一样。各种网络互动平台为网民评论案件、交流意见提供

7、了条件,使得网络舆论对媒介审判的影响力更加显现。(四)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国家行为能够引起网民关注的事件,往往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如国家发改委批准金龙鱼涨价、美国主权信用危机、云南李昌圭案、“我爸是李刚”等引发社会公众危机的焦点问题。之所以关注,是因为该类问题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就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而言,使得本来就问题重重的中国教育再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其次,被害人张妙作为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同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这类人往往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并且权利很难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及时的救济。在受害人张妙遇害后,公众

8、本能的怕公权力会偏移,因此想通过广泛的舆论给法院施加压力,以保证实现民众期待的公正。最终,在一边倒的网络舆论结论下,国家公权力机关不得不“屈从”,甚至做出符合公众意愿的决定。二、网络舆论对刑事判决的影响及其原因2011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