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3288386

大小:122.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8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州一中2016级高一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61分)一、现代文阅读(每道题3分,共9分)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I'可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彖。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彖,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彖。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钟蝶《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

2、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i巨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即直觉。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口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他这样写《对雨》:“水纹

3、愁不起,风线重难牵。”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所致。雨后初睛,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暧、片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在县府衙门,他体验到无为而治的县令公事清闲和诗酒兴浓,竟然与花鸟同乐了。由于他以直觉拾

4、取清新的意象,有些诗行几乎语语珠巩,带有自然的光润性。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化妆。如《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她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作诗作到这个份上,也可谓化境矣。(摘自杨义《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直觉的一项是()A.

5、犬吠水声小,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C.大鹏一日同风起,技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直觉具有始发性,和用典一样是诗学领域重要的文化现彖,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比较充分,这也使得李白诗歌语言富有弹性。B.“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这些诗句无不是由直觉而得来,意象新鲜,犹如带着露珠。C.钟蝶在《诗品》中特别强调了直觉之于诗歌的作用,作者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为作者

6、认为诗歌需要直觉,但也并不排斥“用典”。D.诗歌如果既要用典又要直觉,这时就要平衡好二者在诗屮的作用,让它们在诗屮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本文所说“直觉”是特殊术语,因为它不是简单指对审美对象的外形描辜,而是要具精神深度,能传达诗人对审美对象特殊观照。B.“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其中含蕴着作者的大胆想象,融入了作者独到的生命体验,因此完全可以称得上“直逼事物本原”。C.若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中的“青池满”和“绿树低”已能诉诸视觉的形象,“鱼跃”和“莺吟”则透示着生命的欢快。D.《

7、越女词》其三用了“佯羞”或直觉,却没因此损害诗中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可见李白作诗堪入化境。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19分)甫,字子美,少贫,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臣Z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