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

ID:43289699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_第1页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_第2页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_第3页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方案文理融会打造通识教育,多元并举培养创新人才。为激发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热情,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整体素养,决定开展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执行如下竞赛方案:—、参赛对象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含驻苏军事院校、民办高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成人高校的全日制普通生和五年制高职后两年的在校生。二、组织方式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参与、指导。2.以高等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报名参赛。三、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江苏省大学生

2、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1.组委会职责:筹集经费;推动高校进行竞赛的组织报名工作;决定竞赛重大事项,包括竞赛方案、竞赛规则、评奖原则、竞赛安排等;协调相关部门;确定获奖名单、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奖金等。2.组委会组成人员组委会主任委员:丁晓昌省高教学会会长。组委会委员:鞠勤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袁靖宇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杭连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汪国培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张兆臣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孙其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严燕省高教学会秘书长。(二)成立组委会办公室1.办公室的职责:办公室在组委会领导下,处理日常事务

3、,具体负责制定考试大纲、组织命题、印制试卷、安排考务、评判试卷、根据考试结果提出获奖人选名单等。2.办公室主任:严燕;副主任:赵亚萍(三)高等学校职责:学校负责宣传和组织学生阅读、报名、考试和委派巡视人员等。四、奖项设置:(一)优秀个人奖:每五万参赛人数为一组,每组设置奖项如下:1.特等奖:I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并奖人民币10000元;2.一等奖:10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其中一等奖第一名奖人民币4000元,一等奖第二名奖人民币3000元,一等奖第三名奖人民币2000元,其余一等奖奖人民币1000元;3.二等奖:100名,颁

4、发获奖证书,并奖人民币300元;4.三等奖:800名,颁发获奖证书;5.优秀奖:4000名左右,颁发获奖证书。(二)优秀学校奖:优秀学校奖:以高校的生均分值进行排序,对取得前20名的学校颁发证书和奖牌。(三)优秀组织奖:20个,颁发证书和奖牌。五、考试范围与形式:1.中学教材中已经学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占60%左右,其它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占40%左右。2.竞赛的知识范围包插哲学、文学(含语言文字)、历史、法律、经济、艺术、国情、地理等知识。3.以考查知识面为主;以常识题为主;不考偏题、怪题;笔试题目全部为客观题。4.本次竞赛推荐

5、的参考书为中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课本和《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读本》(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苏州人学出版社出版),也可少量选用有关的工具书和合适的人文科学读物。六、竞赛方式: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根据笔试成绩评选;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前三名通过决赛产生。决赛选手由本科院校笔试前7名同学和专科院校笔试前2名同学共9名同学组成。决赛采取口试方式,现场决出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前三名,并现场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每位参赛选手的所在高校可在参加初赛的选手中挑选若干人组成助赛方阵,到现场助赛。七、竞赛时间安排:笔试吋间:2016年4月上旬决赛时间:具体时

6、间另定。八、评选方式:1.专科与本科使用相同试卷,分别评选。各等次的奖项按本科、专科参赛人数的比例划分。特等奖不分专科、本科,在本、专科一等奖获奖者中评选。1.优秀学校奖以学校的生均分值进行排序。生均分值S=Z的M计算方法:分母M为学校理工科专业在校生数的10%,分子Z为该校参赛学生中得分在前M位的人的得分总和。其商Z即为牛均M分值。生均分值列入前20位的学校获优秀学校奖。参赛人数不足该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数10%的学校,不得参加优秀学校奖的评选,但仍按生均分值参加排名,其生均分值的分子Z为全部参赛人数得分的总和。2.优秀组织奖由组委

7、会根据各学校的参赛率(参赛人数与理工科在校生总数之比)、报名误澹率、考场纪律和学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工作创意情况等综合评选。凡在竞赛中有学生作弊的学校取消优秀组织奖。九、严格考风考纪个人作弊的取消个人评奖资格,学校涉及大面积作弊的取消全部评奖资格。十、竞赛经费的筹集1•教育厅有关处室提供部分资助。2.各高校为每一位参加竞赛的学生向组委会提供10元成本费,不得向学生个人收费。3•社会组织提供赞助,包括各高等学校巾请协办单位提供的部分经费。~、有关建议根据以往竞赛的经验,竞赛的宣传发动、组织报名等工作由学工部门负责,阅读指导、

8、考务工作等由教务部门负责。十二、附则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如遇新的问题,经组委会研究,可以作适当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