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ID:43305305

大小:246.7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9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少年止是读书时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1)蝉蜕()(2)随机应()变(3)味同嚼腊()⑷美不盛收()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僦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

2、懂迂回,,;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O(1分)(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2分)(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1分)4.默写填空。(12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o(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3)//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余光中《乡愁》)(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o(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6)守住心屮风景,尽享世间美好。在喧嚣闹市,陶渊明守住那份淡泊,享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在茫茫边塞,王维守住那份超然,享受“,.'‘的壮美。(用《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回答)1.名著阅读。(6分)(1)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中概括出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4分)(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2分)《童年》中的阿廖沙尽管牛活在“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进行着抗

4、争;酒馆女主人无端辱骂外婆,阿廖沙就趁女主人进地窖时把她锁在地窖里;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Z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乃入见(2)民弗从也(3)忠之属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

5、.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二)in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吋,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浦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Z,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了之言。”[□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c燕立以为相。(节选自《新序•杂事》)【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

6、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浦(yue):煮。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田饶谓鲁哀公曰B.守夜不失时,信也C.吾书子之言D.臣闻食苴食者不毁其器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谓为信然(《隆中对》)即书诗川句(《伤仲永》)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的想法。(2分)(三)入山【元】刘因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

7、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注】①陀:不平坦。5.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3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7题。(12分)【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莺,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FI:4先生之巧,至能使木莺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己经成

8、为当时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