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

ID:4330604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_第1页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_第2页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乩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Z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吋问之久,空问

2、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來写。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

3、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tl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彖。E.本词屈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

4、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4.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三、阅读下而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吴融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铁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独上寒城正愁绝,戍華惊起雁行行。【注】晚唐文徳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1.下列对这首词

5、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领起全篇。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來,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C."金離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E.“戍第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岀了诗人“愁绝”的原因。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登凌歌台感怀李之仪①偶

6、向凌歆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H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

7、时令己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I'可。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冋答问题。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注】公元76

8、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