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

ID:43319948

大小:218.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30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_第1页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_第2页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_第3页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_第4页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知识梳理】1.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最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最间的,选定儿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Z间的关系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的物理屋叫做,它们的单位叫做,由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根据物理关系式推导出來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起组成了。国际单位制在力学范围内,选定了、、作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是、、0在物理计算中,对于单位的要求是。2.正交分解法的应用: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4.对图彖问题如何分析:【耍点问答】1.利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建立他标系吋,常使一个处标轴沿着加速度方向

2、,使另一个坐标轴与加速度方向垂直,从而使物体的合外力沿具中一个轴的方向,沿另一轴的合力为零.2.通常儿个物体加速度相同时,考虑用整体法,求物体Z间的作用力时用隔离法,灵活选取对彖或交叉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会使求解简便。例如:对于由一个静止,一个加速运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当耍求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吋,往往优先考虑整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这样会使求解变得非常简单。3.图象问题包括:识别图象、读图(从图象屮获取信息)、用图象法解题和画图。经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象中处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意义,明确点、线、血积、斜率的物理意义.题世6

3、:关于力学单位制的问题例7、下列冇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冇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B.力学单位制小,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力C.力学单位制屮,国际单位制屮的基本单位有kg、m、s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nJ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练习:1.在一道文字计算小,一同学解位移x=FU米,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2)A、可能是正确的B、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C、一定是错误的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经过可能正确题型7:iE交分解法的应用例8、如图所示,质量为加的人站在口动扶梯上,扶梯正

4、以加速度。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练习:1.固定光滑细杆为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坏速度卩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厂lOm/s?.求:(1)小环的质量刃;(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a?0246t/s0246t/s1.如图所示,质虽为10kg的物体在尸=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而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面的夹角〃=37°•力厂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5、U和物体的总位移S.(己知sin37°=0.6,cos37°=0.8,g=10m/s2)题型8: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川:例9、如图所示,质fiM=10kg的木楔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已知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02.在木楔倾角〃=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至滑行路程s二1.4m吋,其速度v=l.4m/s.在这一过程中木楔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10m/s2).练习:1.如图所示,质虽为M的物体内冇光滑圆形轨道,现冇一质虽为m的小滑块沿该圜形轨道的竖直面做圆周运动,A、C为圆周的最高点和最

6、低点,B、D与圆心0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滑块运动时,物体M保持静止,关于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N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运动到A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左B.滑块运动到B点时,N=Mg,摩擦力方向向右C.滑块运动到C点时,N>(M+m)g,M与地面无摩擦力D.滑块运动到D点时,N二(M+m)g,摩擦力方向向左2.一根质量为M的木棒,上端用细绳系在天花板上,棒上有一只质蜃为m的猴了,如图6///////所示,如果将细绳剪断,猴子沿木棒向上爬,但仍保持与地面间的高度不变。求这时木棒下落的加速度?题型9:图彖问题例10、物体A、B、C均静止在同

7、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i“a、mB>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索分别为Pa、》b、U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所对应的直线甲、乙、丙所示,甲、乙两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止确的是()A.UanicC.卩B=卩C,mB=mcD.□C,mA>mc练习:1.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小,他的运动速度随吋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段和M段为直线根据此图彖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A・t2~t4B.

8、“〜f4C.“~f5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