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ID:43322539

大小:286.42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9-30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20届高一下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皿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2.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

2、子承认的管理者。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C.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D.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3.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屮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

3、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周天子的彫响力增强B.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5.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湎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A.农民缺乏耕作公出的积极性B.井出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亨用2020届高一下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4、。"《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皿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2.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C.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D.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3.晋献公的曾祖父

5、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屮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周天子的彫响力增强B.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5.历史

6、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湎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A.农民缺乏耕作公出的积极性B.井出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亨用C.井出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D.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1.齐景公于公元前516年请教晏婴如何巩固统治,晏子回答是“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不失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齐景公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秩序与商业发展相关C.商人的身份地位变化频繁D.齐国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司马迁在《史记》屮有一段叙述:“诸侯

7、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C.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3.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A.以强化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