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

ID:43339013

大小:7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8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_第1页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_第2页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_第3页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_第4页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老庄的仁道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丈题目老庄的仁道观研究学生李娇娇指导老师李傲雪副教授年级2006级专业历史学二级学院历史系(系.部)邯郸学院易史糸(糸、部、)2010年6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李傲雪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收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人2010年6月4FI摘要I外文页I]一、老庄所反对的“仁义”1(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二)、“大道废,有仁义。”1(三)、“绝圣弄智,民利百

2、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2(四)、老庄批判“仁”的原因2二、老庄的仁道思想3(一)、真正的仁是发自木真的、无为之为。3(二)、真正的仁是善待一切,报怨以徳,无所偏爱的。4(三)、老子三宝之一的“慈”是老子提倡仁的一个重耍表现。5(四)、庄子的“至仁”思想。5三、儒家之仁与道家之仁的区别与联系5(一)、儒家Z仁与道家Z仁的区别6(二)、儒家之仁与道家之仁的相同之处6参考文献7致谢8摘要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传统观点认为道家思想是与儒家思想相反的,认为道家的老庄都是反对仁义的,即道家思想并无仁道思想。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我们认为老庄实际上并不反对仁,而是提倡那种发自本真的,无所

3、偏爱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至仁”。关键词孔子仁义老庄“至仁”TheTaoistConceptofLaoZiAndZhuangZiLiJiao-jiaoDriectedbyAssociateProf.LiAo-xueAbstractBenevolenceisthecoreofConfucianism,ThetraditionalviewisthatTaoismandConfucianismistheopposite,thatistheTaoismofLaoZiandZhuangZiarcopposedtobenevolence,thatTaoistthoughtisnotben

4、evolence.Infact,thisisonlythesurface,webelievethatLaoZiandZhuangZidonotopposedtobenevolenceactually,buttopromotetheHMostGracious11thatfromthereally,nothingtopreferenceandthereisnoutilitarian.KeywordsKongZi;benevolence;LaoZiandZhuangZi;"mostgracious”老庄的仁道观研究老子和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5、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庄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为我国传统文化Z瑰宝。但由丁《老子》和《庄子》这两本书较难理解,所以受到过许多的歪曲和误解。在老庄的仁道观问题上,就存在不少误解,学术界对此研究也较少,下面试略陈己见。一、老庄所反对的“仁义”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子是反对仁义的,一般是根据《老子》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曲和第十八章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⑴皿等文字所推断岀來的。通过这儿段话的表述,似乎还真能感觉到老庄反对仁义。但当我们仔细的慢慢品味,就会发现老子实际

6、上并不反对仁义,他只是反对那些有名无实的,以仁义之名为自己谋求功利的假仁假义。为什么说呢?下面我们就來逐句分析一下。(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首先,我们先來分析《老子》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一段文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于万物无所谓仁爱,视万物犹如祭祀用的刍狗,任万物顺其白然白生自灭。有道圣人Z于百姓亦无所谓仁爱,视白姓犹如祭祀用的刍狗,任百姓顺其白然木性白然而为。⑵及这段文字中的“刍狗”一词,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乍一看这句话会这样理解:天地、圣人都是冷酷无情的,把万物和白姓都视如草芥。其实,在这里“刍狗

7、”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然界是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行的,对于一切事物都是一律平等对待的,就像祭祀川的刍狗一样,使川的时候不会特别喜爱,丢弃也不会特别不舍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天地对于自然万物都是一样的,顺其自然,任由它自生自灭。而得道的圣人,则更是“道法自然”以治国,对待百姓也没有所谓的仁与不仁,无所偏爱。其实这段话并不是在阐明应该怎样看待“仁”,而是强调人应该客观的理解天地的所作所为。老子认为,天地是没有意识的,天地间的-•切事物,都是依据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运动发展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