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

ID:43347647

大小:21.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9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_第1页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_第2页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_第3页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_第4页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M2.5污染分析与防控【摘要】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经常出现灰霾天气,不仅能见度低,而且易发呼吸道等疾病。随着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和雾霾的日益频繁,提高对空气污染物尤其是pm2.5的认识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文献及研究已证实灰霾天气与PM2.5密切相关,本文对PM2.5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防控问题【关键词】pm2.5;危害;污染源;防控  1.什么是PM2.5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其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2011年末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了北京PM2.5监测数据严

2、重超标的消息,PM2.5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2013年初全国多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PM2.5与雾霾天气密切相关[1]。当PM2.5监测数据居高不下时,医院呼吸道病人就诊率也急剧增加。研究证实PM2.5可通过呼吸道到达并聚集在肺泡表面,引起肺气肿等疾病,PM2.5中的可溶物质经血液循环系统到达全身部位,引起心血管系统、细胞组织、免疫系统等破坏,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PM2.5污染,然而要控制PM2.5污染首先必须弄清PM2.5的来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3、,并探讨了控制PM2.5的措施。2.pm2.5的危害   地球的空气组成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并不高,但它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影响却十分严重。pm2.5由于颗粒直径小,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相比,它能传送到更远的位置并且在空中停留更长的时间。人体本身对于pm2.5没有任何的阻挡和滤过能力,因而人类健康受着pm2.5相当严重的侵害。这些颗粒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支气管,很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譬如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哮喘等。3.PM2.5污染源分析   3.1PM2.5形成机制   根据目前认识,PM2.5

4、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指直接排出的固态粒子,或者高温气态排出、经冷凝为固态粒子。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体污染物(如SO2、NOx和NH3等)经过多相化学反应形成的颗粒物。   3.2PM2.5来源分析   一次颗粒物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两类。天然源主要来源于土壤尘粒、风沙尘、海盐粒子、植物花粉等。人为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油、气等)飞灰、机动车尾气尘、工业粉尘和生物质燃烧飞灰、道路扬尘等。二次颗粒中的气态物质有SO2、NOx、VOC等,来源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来自燃料燃

5、烧、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商住区餐饮等。PM2.5的成分一般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元素碳、微量重金属元素等,其组成和数量与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生产及管理方式有关。   我国东部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报告》,2013年上半年全国74个城市PM2.5浓度范围在24μg/m3~172μg/m3,平均值为76μg/m3。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

6、均二级标准值35μg/m3衡量,74个城市中仅有4个达标,不合格比率达到94.6%。PM2.5污染最严重地区为京津冀地区,半年平均值为115μg/m3,其次为长三角地区,半年平均值达到69μg/m3;珠三角地区半年平均值也有44μg/m3。从上述情况看,南北差异较大,纬度较高的地区比低纬度地区污染更严重,这可能与工业结构、采暖燃煤量、绿化覆盖率、降水量等有关。   许多研究者对PM2.5污染源及贡献率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同一城市的研究结果也往往差别较大。目前,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根据行业统计数据进

7、行计算;二是通过采样分析进行确定。前一种方法宏观上比较容易判断不同行业污染源的贡献率,但对二次颗粒的计算较为困难;后一种方法可以分析二次污染的比例,但对PM2.5来源分析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北京市是PM2.5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据王跃思、安娜等人近期研究,汽车尾气、燃煤和工业排放是PM2.5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50%;其次是地面扬尘、面源排放等[2]。柯钊跃[2]在广州市天河区某小学操场采样并分析了PM2.5来源,离子组成中SO42-占比是59%,NO3-为28%,NH4+为5%,Cl-是3%,其

8、他离子5%。由于SO42含量较高,该区域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和生物质燃烧,而海洋盐粒和机动车尾气居次,而有报告[3]称广州流动源贡献超过了固定源,可见PM2.5来源的复杂性。就我国目前情况看,贡献比较大的污染源是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等几项。一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快,而且绝对数量大,机动车尾气对PM2.5贡献率大,增长也快;二三线城市很多属于煤烟型城市,其燃煤排放的贡献率更高一些。   4、PM2.5污染源控制措施   4.1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