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

ID:43350859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30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_第1页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_第2页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_第3页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_第4页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反思——清末新政中经济政策变化的研究内容提要:近几年来,对清末新政的研究出现了一股颇具规模的研究热潮,研究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许多传统的观点和定论受到质疑和挑战。对清末新政的实际作用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和赞同,对它的历史地位也开始进行重新定位,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经济根源,说明清末新政之中经济变革的必要性;重点分析清政府在1901年-1911年当中对工商业采取的新举措及其发生的变化,由此来重新认识清末新政,汲取经验教训,并联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际,如何

2、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形势中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加快自身发展,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更上一层楼。关键词:清末新政经济制度创新现代化一清末新政是1901年-1911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实施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1901年1月29日,经慈禧太后指示,光绪帝发布上谕,指出“积弊相仍、因循粉饰”,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试图通过改革,变迁制度安排以求自强之制,继续保持其统治。[1]清末新政是在戊戍变法被镇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继而推行的,准确地讲,它不仅恢

3、复了戊戍维新时的各项措施,而且从新政的内容和推行的力度上看,都远胜于戊戍维新所提出的改革方略。如果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的代表,那么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和决策者,又是什么原因使其放弃了对传统的拥护,而接受了西方的“奇技淫巧”,利用西方的制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呢?纵观清末新政所处的历史时期,实施新政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根源:首先:清政府对现实环境的再认识。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中国社会欲按照原有的节奏、方式继续走下去,已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了。尽管中国社会在近代曾数次试图摆脱欧美列强铺就的道路,走自

4、己的路,但都无不以头破血流为代价,铩羽而归。1860年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上层,开始兴起洋务运动,这与其说是地主阶级的自求运动,不如说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探索。像梁启超所说:“当然后不足”,“知不足”是自我反省的开始,也是自我革新的开始,西方的先进器皿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努力受到极大的挫折。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学习西方的皮毛是救不了中国的,于是康、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戍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但由于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5、,这场变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对强大的外来压力的冲击下做出种种反应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行疯狂的原料掠夺和资本输出。在中国设立银行如华俄道胜银行,美资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形成一个遍布中国的外资金融网,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义和团运动应时而发。八国联军侵略北京使清政府意识到自己统治的危机如此严重,内忧外患及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使其应接不暇。外国控制中国的海关,取得贸易自主权,使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损失巨大。清政

6、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到外举借外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所面临的现实环境,面对西方的强大与先进,自己的落后与愚昧,除了改革寻求出路,没有别的办法,“不变亦变,变亦变”是清政府所处的现实环境。清政府内部的有先进意识的官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就连慈禧太后也说:“盖不易三钢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3]1901年,光绪帝颁布变法上谕“懿训以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今者慕承慈命,壹意振兴”。[3]1902年7月,刘坤一、张之洞二人会

7、衔呈递三个奏折,亦被江楚会奏三折,成为当时有重大影响的“变法三疏”,改革已不可扭转,顺应潮流才是上策,这是清政府内部一致达成的共识。其次,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清政府实施改革的最根本的经济根源。鸦战以后,鸦片成为合法的走私品,贩卖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和银贵钱贱的局面,使得中国农工产品价格下降,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造成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影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清政府的税收财政的危机,“税金不能入库,国家濒于破产。”[4]中国社会加剧动荡不安。清政府依靠外国帝国主义的

8、武力勉强维持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在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除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赔款。军费开支及巨额的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背负了沉重的负担,财政进一步陷入危机,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不权要向日本支付白银2亿两的战争赔款,还要支持3千万两的赎运费,而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不到9千万两。《辛丑条约》中规定中国向入侵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